陆修静(406~477)

南朝宋著名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三国吴丞相陆凯后裔。幼习儒学,笃好文籍,旁究象纬。及长,好方外游。弃家入云梦山修道。曾历游名山,南至衡湘、九嶷、罗浮,西至巫峡、峨眉,遍访“仙踪”,搜集道书。元嘉三十年(453)赴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卖药,文帝命左仆射徐湛之请其入宫讲道。太后王氏执弟子礼。大明五年(461)在庐山东南瀑布岩下建立道观,隐居修道。

泰始元年(466),明帝为弘扬道教,遣江州刺史王景宗礼聘陆修静进京,不应。帝屡诏固请,于泰始三年再赴建康。明帝躬亲问道,礼遇甚厚。于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时陆修静年逾花甲,为使“帝王禀其规,人灵宗其法”,仍孜孜不倦于南朝天师道之改革。广集道经,辨别真伪,整理道教经戒、方药、符图等书1128卷,分为“三洞”。泰始七年又撰定《三洞经书目录》,为最早之道教经书总目。后世道藏分类“三洞”之名,初见于此。

陆修静认为斋直是求道之本,主张“身为杀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净行,心行精至……”。故而编撰有关斋戒仪范著作百余卷,使道教仪轨臻于完备。经其改革后的南朝天师道,后人称为南天师道。元徽五年(477)卒于建康,其弟子奉葬于庐山。谥曰简寂先生。诏其庐山旧居曰简寂观。北宋宣和年间,封为丹元真人。其门徒最著者有孙游岳,李果之等。

著作颇多,收入《正统道藏》的有《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五感文》、《陆先生道门科略》、《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烛愿仪》等各 1卷。另有《道德经杂说》、《灵宝经目序》、《陆先生答问道义》、《陆先生黄顺之问答》、《灵宝道士自修盟真斋立成仪》、《金箓斋仪》等,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