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

中国所译最早的佛教经典。亦名《孝明皇帝四十二章》,传为汉明帝时竺摩腾(摄·摩腾)于大月氏译出流入中国。最早著录《四十二章经》是梁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据费长房《历代三宝记》记载,《四十二章经》译本有“后汉四十二章经一卷”,“天竺国婆罗门沙门迦叶摩腾译”,另有支谦所译“《四十二章经》一卷”。后者行文优美,故得流传,而前者朴质,早已亡佚。现存《四十二章经》传本甚多,主要有《高丽藏》所收本、宋朝真宗注本、守遂注本,而以高丽本最接近原始,守遂注本则多篡改。

从内容看,《四十二章经》可能是印度小乘佛教《阿含》等经的节译和编译,但已难确指它是《阿含经》中的哪些章节。《四十二章经》宗旨在于奖励梵行,明沙门二百五十戒,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教人克伐爱欲,证成阿罗汉果。认为“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人怀爱欲,不见道”,“爱欲之人,犹执炬逆风而行”,“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故出家沙门当“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而“除去欲爱”要在“好善乐施”。它说:“佛道守大仁慈,以恶来,以善往”,“去世资财,乞求取足”,“佛家以空财币施为名”,故应于外物无所执著,又认为凡生必有死,人生无常,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无量;心恼积罪,生死不息。但因为过去作业,来生受报,神明遂转轮于生死无常之苦海。因而,天地世界如幻化,山河大地均非常住。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