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艺

全称为“七种自由艺术”,是西欧中世纪早期学校中的七种主要学科。即: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

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按照 “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学科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初级科目的体育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高级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学、音乐理论和天文学。柏拉图认为,这些科目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智能,而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应用。古希腊的智者派则着重传授实用性的科目,主要是修辞学和辩证法(逻辑学)。古希腊创立的学科后来传入罗马并得到发展。罗马学者M.T.瓦罗曾拟订过一份希腊化的学校课程方案,其内容除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算术、几何学、音乐及天文学外,还有医学和建筑学。罗马教育家M.F.昆体良认为演说家应具有广博的学识,包括文法、修辞学、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辩证法(逻辑学)、历史、法律和医学等。至公元4世纪时,七艺已被公认为学校的课程。公元5、6世纪,七艺被基督教加以改造,为神学教育服务。西班牙塞维利亚主教伊西多在《词源学》一书中,把七艺的前三科定名为 “三学”,后四科定名为 “四学”。七艺,作为基督教学校的课程,至此即告定型。

中世纪七艺的实际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文法一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准备,包括拉丁语和文学的基本常识。学生掌握拉丁文后,可选读古典文学作家和基督教文学作家的作品。修辞学包括散文和诗的习作,也兼含一些历史和法律知识。辩证法的内容与现代的形式逻辑类似。算术起初是计算宗教节日的方法,后来吸收了阿拉伯的符号记数法,增加了一般运算的内容。几何学原只有一些地理知识和几何的基本概念,后来包括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学和测量知识。天文学原来只有一些行星运行、寒暑更替等常识,后来包含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论著和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论》。音乐除宗教音乐外,还含有音乐史和音乐理论。在中世纪早期,神学号称为“一切科学的王冠”。七艺隶属于神学之下,渗透着神学的内容,学习七艺是为进而学习神学作准备。

七艺,作为学科,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运动以前。文艺复兴时代,学科开始分化:文法分为文法、文学、历史等;几何学分为几何学和地理学;天文学分为天文学和力学。到了17、18世纪,学科进一步分化:辩证法分为逻辑学和伦理学;算术分为算术和代数;几何学分为三角法和几何学;地理学分为地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力学分为力学、物理学和化学。在学科的发展史上,中世纪的七艺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参考书目
  1. Paul Abelson, The Seven Liberal Arts,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1906.
  2. Eby and Arrowood,The History ɑnd Philosophy ofEducation, Ancient ɑnd Medieval, Prentice-Hall Inc.,New York,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