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意为“吉祥须弥山”。在西藏日喀则市西部尼玛督山南坡。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大弟子根敦珠巴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创建。四世班禅和以后历世班禅都把此寺作为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的中心,是班禅的驻锡地。其后不断增建、扩建,形成层叠错落、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是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

扎什伦布寺总体布局采用黄教经学院的传统布置手法,全寺分宫殿 (班禅拉章)、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 )、班禅灵塔殿、经学院四个部分,依山而筑,占地约18.5公顷,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宫殿是班禅居住、处理政务和宗教事务的地方,为一座封闭式建筑,主楼前有庭院,周边有围廊。主楼顶层为班禅寝宫,以下为各种佛堂、办事人员的生活用房。经学院由措钦大殿和罗赛林(显宗)、露子(显宗)、吉康(显宗)、阿巴(密宗)、4 个扎仓以及下属的 60 个康村组成。措钦大殿建于明代,为班禅讲经和举行全寺性活动的主要场所。面阔九间,进深七间,约 58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同时在此念经。殿内设有班禅宝座。四壁皆绘壁画,宗喀巴及礼佛图和十八罗汉像等画风古朴,颇为精湛。大殿侧面还有释迦牟尼殿、弥勒殿、度母殿、护法神殿和汉佛堂,供奉各式佛像。其中汉佛堂是七世班禅时所建,供奉乾隆皇帝巨幅画像,并陈放有元以来中央皇帝封赐给班禅的金册、金印以及赠送各世班禅的礼品。

寺中共有灵塔殿 6座。灵塔殿均由主殿、庭院和围廊组成。主殿高3~4层,重檐歇山式鎏金铜瓦顶。殿内供奉灵塔。最早的灵塔殿是四世班禅的觉干厦殿。灵塔高11米,银皮包裹,镶嵌宝石,雕琢华丽。其他各世班禅灵塔殿也很宏丽。寺的西面有高耸的强巴(弥勒)佛殿,是一座外墙陡立、高约30米的五层藏式建筑,建于1914年。佛殿底层平面呈长方形,长26.8米,宽22.2米,供奉高26.2米的鎏金古铜强巴佛坐像。寺东北有一座晒佛台,高 35米,宽 40米,用块石砌筑,建于1668年。现在每年藏历四月十五日,将巨大的卷轴画佛像悬挂于此,供信徒瞻仰、膜拜。寺内还有许多佛殿、经堂、辩经场及僧众起居,活动场所等。寺南部有几片果树林卡 (园林 ),林卡东部系班禅堪布会议厅所在地。

寺内保存大量文献典籍,30多卷本的《宗喀巴传》最为有名。各类雕塑、壁画、唐卡、法器及瓷器、珐琅、刺绣等手工艺品,为研究西藏历史和藏汉关系史的重要资料。寺内会议厅前有两通简易青石碑,其一立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高约80厘米,宽约 120厘米,记述清军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 在此击败廓尔喀侵略军之役,是重要史料。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