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应(1842~1922)

图

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偫鹤山人。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7岁参加科举考试落第,遵父命到上海学商。曾在上海英文夜校跟傅兰雅学习英文,潜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先后在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当过买办,又投资近代工、矿、运输业,并担任过轮船招商局总办等职务。清光绪五年(1879)捐款赈灾,得道员衔。中法战争期间,积极参加了抗法斗争。后来曾参与立宪运动。晚年顽固地反对民主共和制,思想沉湎于宗教信仰中。著作很多,主要代表作是《盛世危言》。

郑观应的基本思想在于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为此他积极主张向西方学习,办实业,兴商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创办学校,培养人才。其基本理论依据是“道器论”。

郑观应的“道器论”有两个要点:

(1)主张道器结合。他沿用传统的唯心主义观点,说器由道生,道为实,器为虚。但又认为,在现实世界中,道与器是结合一起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西人虽不知大道之本,然而他们的形器之学却是不可缺少的。

(2)讲“器可变,道不可变”。他以为,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在内的世界一切具体事物,都是器,是可变的;反映封建纲常名教观念的道,是不可变的。他的思想矛盾反映了早期改良派积极进取和严重软弱、妥协的二重性。

郑观应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设立议院主张的人。他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