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拉斯贵支,D.

西班牙画家。1599年6月6日生于塞维利亚的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1660年8月6日卒于马德里。委拉斯贵支的生活与创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塞维利亚时期(1623年前)

委拉斯贵支11岁时,进入老埃连拉的画室学画。1611年,又转入著名画家F.帕切科门下。帕切科画室在当时被誉为“有教养的塞维利亚人的科学院”。在这里帕切科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并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1617年,委拉斯贵支离开了帕切科画室,次年与老师的女儿胡安娜结婚。从这时起他在创作上成了波德格涅斯风格的主要代表。早期代表作品有《卖水人》(约1619)与《煎鸡蛋的老妇》(1618)等。这些作品形象真实,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过去西班牙美术史上少见的。这期间,他也画过一些宗教题材的作品。如《博士来拜》(1619)、《无垢受胎》等,但宗教气息很淡薄。

《卖水人》

马德里前期(1623~1651)

1623年,委拉斯贵支进入马德里宫廷,开始为国王腓力四世服务。当时,在宫廷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以V.卡杜奇科为首的罗马风格,这一派的画家极力贬低委拉斯贵支,甚至认为他算不上艺术家。卡杜奇科等人与委拉斯贵支之争,实际上是平民与贵族两种美学观之争,是革新与保守之间的斗争。1627年,双方展开了艺术竞赛,他们按同一命题作画,题目是驱逐摩尔人的斗争。竞赛的结果是委拉斯贵支大获全胜,大家公认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从此,他在马德里宫廷中巩固了自己的地位。1629年他又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酒神巴库斯》(《醉汉们》)。在这幅画上,他极其生动而朴素地描绘了西班牙农民的形象,终于把带有泥土芳香气息的作品带进了马德里宫廷,使这位宫廷画家达到了既为王公贵族服务,又保证了艺术家的自由,极力按自己的意愿作画的目的。

《布列达的投降》

1629年12月,委拉斯贵支第1次出访意大利。他在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等地参观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诸位大师的原作,触动很大。特别是以提香为首的威尼斯画派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对威尼斯画派的色彩与用光作了深入的研究。在意大利期间,他完成了《乌尔刚的铁匠铺》(1630)。1631年归国,奉命绘制《布列达的投降》(1634~1635)。这是一幅历史画,他以公正不阿的态度描绘了西班牙与荷兰之间的战争,西班牙士兵虽然是胜利者,但是他们凶狠、傲慢的神情给人一种不快之感。荷兰士兵虽然战败了,但没有失去人的尊严。艺术家着重刻画了双方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这幅画中,人们还可以看到:他从意大利归来后,作品的色调变得更加柔和、细腻、晶莹。从此以后,委拉斯贵支画了大批肖像画,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这类作品大致可以分为3类:

(1)统治阶级人物肖像;

(2)亲朋好友肖像;

(3)生活在底层的被侮辱被损害者肖像。第1类肖像画,作者不阿谀奉承,坚持了写实的原则,有的还表露出他们的虚伪、冷漠、浅薄的神情。代表作如《腓力四世立像》(1631~1635)、《奥利瓦雷斯骑马像》(1635)、《王子腓迪南猎装像》以及稍后的《腓力四世胸像》(1655~1660)等。第2类肖像画,没有宫廷肖像画那种华丽感,人物毫不矫揉造作,显得朴素和平易近人,代表作有《拿扇子的妇人》(约1653~1640)等。第 3类肖像最为精采,有着社会批判色彩,表现了画家深厚的人道主义同情心。在这些肖像画上,波德格涅斯风格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方面的代表作有《矮子安东尼奥》等。1649年,委拉斯贵支第2次去意大利,亦应教皇要求画了《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1650)。这是一幅丝毫不加美化,个性特征非常突出的肖像作品。

《镜前的维纳斯》

马德里后期(1651~1660)

从1651年起到1660年止是委拉斯贵支生活的最后10年,也是他创作的最后阶段。这10年宫廷里过多的杂务,干扰了他的创作,同时由于在向他授勋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一些贵族认为他出身低贱,反对给他授勋,这样使他的生活极不愉快,但他仍然创作了不少作品。主要作品有《宫娥》(1656)、《纺织女》(约1655)等。《宫娥》是一幅描绘宫廷生活的作品,它真实地揭示了生活在宫廷里的人们,由于处处受着枯燥礼仪的约束,生活并不愉快。《纺织女》同样是真实生活的反映,这是一幅17世纪欧洲少见的现实主义的名作,证明委拉斯贵支虽然身为宫廷画家,但始终未失平民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