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到(约公元前395~约前315)

中国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赵国人。曾在稷下(齐国国都的西门)讲学。“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把道家的理论向法家理论方面发展。慎子书早佚,《史记·孟荀列传》说“著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说有“四十二篇,现存《慎子》只有七篇残余辑本。他讲法而兼讲势,把君主的权势看作执行法治的力量,认为“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强调治国以法为标准,“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他尊君,但不主张独裁,反对“国家之政要在一人之心”,提出“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因此,国家兴亡的责任亦非属个人,“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他还在哲学上提出“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之者,因人之情也”的思想,强调遵循客观存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