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的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民族都经历过。它在世界史上的时间,一般认为起自公元5世纪左右,到公元17世纪中叶结束。但由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许多国家的封建社会比这要长得多。封建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和适应于当时生产力的个体小生产相结合,封建主凭藉对农民的超经济强制,攫取封建地租,以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封建社会下的小生产者具有独立经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微薄的积累,因而对生产有某种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之点。

封建社会的产生

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产生,经历了很不相同的道路。有些地方(如中国、印度、中近东地区、西欧)是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有些地方(东、西斯拉夫人、斯堪的纳维亚、英国)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的,也有些民族(阿拉伯人、日耳曼人)是通过征服先进地区,受其影响而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的。无论封建社会产生的道路多么不同,它都是一个社会形态取代另一个社会形态的革命变革,首先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然后是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权以至意识形态也都发生变革。奴隶社会晚期,在其内部会产生封建经济萌芽,如罗马帝国晚期出现的隶农制。这个萌芽逐渐发展壮大,便会和已呈腐朽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于是激发各种不同形式的激烈的阶级斗争,以粉碎旧政权、旧阶级的抵抗,为新社会的诞生开辟道路。当封建社会建立初期,还须经过一个阶段,来扫除前一社会形态的残余,巩固和壮大自己以占据统治地位。由于生产力发展相对缓慢,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尤其如此。

封建社会的经济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本质是封建主对大部分土地的垄断占有和对直接生产者的不完全占有,但它的法律形式却随时间、地点而各不相同:有的表现为封建土地国有制;有的为封建贵族等级所有制;有的为封建地主私有制。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带有社会的或政治的附属物与混合物,而没有采取纯经济的形态。封建主对地产的经营也采取多种形式:有的建立庄园,役使农民耕作;有的只把土地出租给农民,收取实物或货币。随着经营方式的不同,封建地租也分别表现为劳役、实物、货币等不同形态。单一形态的地租事实上并不存在,大都是这三种形态同时并存,不过以一种为主。大致在封建社会初期,实物或劳役地租较多,而晚期则货币地租渐占优势。但东欧一些国家(俄国、波兰等)封建社会晚期才出现大规模的农奴制庄园,劳役地租为其主要形态。

封建农业的生产规模是小生产,大都由个体农户独立进行。这些农业劳动者虽有独立经济,但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他们的依附关系程度不同,形式各异。有些亚洲国家(如中国)封建社会曾存在较多的自由农民,握有小块土地的所有权,其依附性表现为封建国家和臣民的关系,农民为国家服劳役并缴纳赋税。但同时也存在依附性较强的为私家地主役使的部曲,客户等。一些欧洲国家(如英、法、德、俄、波等)曾存在过依附性很强的地位几乎等同于奴隶的农奴,但同时也有身份较自由的其他依附农民以至自由农民。农民人身依附的强弱,和地租形态有关。在劳役地租形态下,封建主出于监督劳动的需要,对农民的超经济强制采取最严酷的形式。而在实物或货币地租形态下,这种强制要相应的减弱。

封建经济无论是农民的经济或封建主的经济。主要是一种自然经济。但是,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也是封建经济的固有组成部分。各国封建社会中都存在着拥有一定生产资料、独立进行商品生产的小手工业者,也存在着大的和小的商业资本和商人,因此也都存在着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由于民族迁徙、战争破坏等原因,一度工商业衰落,城市残破,直到10世纪后城市才又重新兴起。因为生产力相对低下,封建社会的工商业规模大都狭小,市场有限,远距离的国际贸易交换的都是奢侈品,专供封建主阶级享用。许多国家的工商业者在封建时代都按行业组织有自己的团体──行会,以保卫本身的利益,防止外来的竞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商业在封建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促进城乡交流,把更多经济部门卷入流通领域,不断瓦解着自然经济,促成封建经济的繁荣,也为它的灭亡准备条件。在西欧一些国家,当城市兴起时王权衰微,封建割据严重,工商业城市为争取生存不得不和封建贵族展开斗争,在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市民等级,并使城市取得自由资格,一些城市还争取到自治权。这些都使西欧的城市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起着更大的作用,有助于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亚洲一些国家的城市规模宏大,工商业繁荣,但处在强大王权的控制之下,没有取得自治地位。

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

农民和封建主是封建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此外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等劳动人民和各种中间阶层。封建主阶级大都是世代相袭的贵族集团,享有各种特权,彼此之间以宗族、封臣制(西欧)、御家人制(日本)等结成一体,以共同镇压农民。封建农民阶级经济状况和法律身份也各不相同,但在受封建剥削压迫上是一致的。他们都要服劳役、交纳沉重的地租和赋税,政治上缺少某种权利或者全然无权,因而他们仍是统一的农民阶级。为了反抗封建剥削压迫,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了广泛的各种形式的斗争,而以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为其最高形式。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或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或打击封建主的剥削与统治,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力量,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

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

封建国家政权是封建主阶级的剥削压迫机关。封建政权的形式大体上都是君主制,但中央集权的程度,则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异:有时分裂割据的倾向较为明显;有时则走向封建专制主义,其中尤以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专制主义最为突出,但即使在这些国家,分裂割据的情况也时时存在。在封建君主下面,还有官僚机构及军队,执行各种国家职能。封建法律是封建主阶级的工具,它或则把农奴排斥于法律保护之外,或则规定不同等级的人在适用法律上不平等,以镇压劳动人民。

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各种宗教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他的意识形态,往往要服从宗教教义的规定。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是封建时代最主要的宗教,它们都宣传天堂地狱、今生来世、因果报应诸说,来麻痹人民的斗争意志,论证封建统治的正确。在中国和一些东亚国家,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是宗教而是儒家学说,它宣传的是一系列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政治伦理教条。

封建社会的衰亡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小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创造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在商品生产发达的基础上,封建社会内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各个国家封建社会衰落的时间有所不同。中国和西欧16世纪时都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了大规模殖民掠夺,使非洲、美洲、亚洲广大地区的财富流入,因而刺激了它的资本主义飞速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资产阶级也在西欧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伟大运动,和人民群众一道,为冲破封建统治,过渡到资本主义而斗争。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国家是英国。通过对内圈地和对外殖民掠夺,使它的资本主义很快发展成熟。17世纪中叶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封建社会还有一长段路要走,尤其是在资本主义殖民侵略阻碍了社会发展的亚、非地区,封建社会的灭亡要到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