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1905~1945)

图

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乐艺术的奠基人之一,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26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1930年初到法国巴黎半工半读,先后从P.奥别多菲尔学小提琴,从V.丹地、L.古特、P.迪卡斯等学作曲。1935年夏,在巴黎音乐院毕业,夏末回到上海。从1935年秋至1937年夏,以充沛的爱国主义激情为10余部影片谱写音乐。包括《时势英雄》(1935)中的《运动会歌》、《壮志凌云》(1936)中的《救国进行曲》和《青年进行曲》(1937)中的主题歌《青年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抗日的意志和争取胜利的决心。而影片《夜半歌声》中的《夜半歌声》和《黄河之恋》,影片《壮志凌云》中的《拉犁歌》以及影片《青年进行曲》中的《战士哀歌》等歌曲,则表现了冼星海写作抒情性音乐歌曲的卓越才能。它们以深厚的内心感情展现了对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人民的热爱。1938年11月,接受鲁迅艺术学院的邀请,奔赴延安。途经西安时,将自己为奋战在山西的游击队所谱写的《在太行山上》作为故事片《风雪太行山》的插曲,并以这首歌曲的曲调贯穿影片始终,很好地烘托了影片的主题,成为他较重要的电影音乐作品之一。后来,贺孟斧秦威合作,又以《在太行山上》为主题歌,配以版画和战斗在太行山的八路军战士抗敌斗争的电影实录剪辑的画面,再创作成音乐短片《在太行山上》。

冼星海到达延安后,担任鲁艺音乐系主任。他一方面教学,一方面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等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作品。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又为袁牧之在延安电影团时所编导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创作乐曲。1940年5月,与袁牧之受党中央委托,带影片去苏联,边学习,边完成影片的后期制作,后来他留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工作。由于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