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语

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 主要分布在中国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赫哲族有1400余人,大部分人已改用汉语,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可分为两个方言:奇楞方言(主要分布在同江县的街津口乡,饶河县的西林子乡四排村等地)和赫真方言(主要分布在同江县的八岔乡)。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在国外,分布于苏联境内,称作那乃语。

赫哲语在语音方面接近满语支语言,而在语法结构方面更接近通古斯语支语言。学术界较新的分类法认为赫哲语属于通古斯语支的那乃次语支。属于这个次语支的还有苏联境内的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语和奥罗奇语。

语音

(1)元音有ɑ、媅、i、o、u、┐、y 7个。 复元音有ɑi、媅i、iɑ、i媅、uɑ、ui等 16个。元音不分长短。出现在位于词末的辅音n前时,有鼻化现象。

(2)有元音和谐现象。元音可分为阳性元音(ɑ、o、┐),阴性元音(媅,出现在ɑ后的媅是中性元音), 中性元音(i、u、y)。如:qɑ慯ɑn尣ɑn“棉花团儿”,tomtoni“鱼钩”,t媅sk媅x媅n“溅”,xudɑ尣ɑn“卖”, bi慯ɑrɑ尣ɑn“溢”。

(3)辅音有b、p、m、f、w、扷、堭、s、d、t、n、l、r、唓、堮、宨、墭、d懍、慯、嶃、j、ɡ、k、x、嬜、G、q、尣 28个。

语法

(1)名词有7个格,有领属范畴。后者是不同于满语而和鄂温克等语言相同的语法现象。如:miniɑmi-mi~miniɑmi-ji“我的父亲”,嶃iniɑmi-嶃i“你的父亲”,niɑniɑmi-ni~niɑniɑmi-ti“他的父亲”, munuɑmi-mu “我们的父亲”,suni ɑmi-su“你们的父亲”,tiɡuru-ni ɑmi-ni~ti ɡuruni ɑmi-ti,“他们的父亲”。

(2)在名词和代词后可以接附加成分-嬜ɡ媅/-n媅嬜ɡ媅 代替“领格名词、代词+中心词”的结构。例如,媅i(这)s媅唓媅n(车)ɑmi-n媅嬜ɡ媅(父亲)"这车是父亲的"(ɑmin媅嬜ɡ媅代替ɑm媅-ji s媅唓媅n);ti(那)sɑbu(鞋)嶃in媅-嬜ɡ媅“那鞋是你的”(嶃in媅嬜ɡ媅代替嶃inisɑbu)。

(3)动词有态、体、时、人称、式的范畴。和鄂温克语相同而和满语不同的是动词有人称,如媅n媅-mi“我去”,媅n媅-嶃i“你去”,媅n媅-ni“他去”。

(4)常见的句型有:只有谓语一个成分的单部句tiɡd媅x媅“下雨了”。 谓语带补语或修饰语的单部句mindu(我)媅m(来)“到我这儿来”。 有主语和谓语的双部句morin(马)buɡdɑn媅ini(跑)“马跑”。主语和带有补语或修饰语的谓语组成的双部句ti(他)suk媅d懍i (斧子)mo(木头)慯ɑb慯im(砍)bi嶃i“他正在用斧子砍柴”。形动形式动词作从句谓语的复句嶃ini(你)jo尣or慯尣媅nd媅(串门),bi(我)媅i(这)ɑdiliw媅(网)t媅ni (刚刚)tɑtɑm(拉)odi尣ɑn(做)bi慯in“你来串门时,我刚织完网来着”。副动形式动词作从句谓语的复句嶃i(你)x媅唓uki嶃il媅(说),bi(我)sɑ尣ɑi(知道)“你一说,我就明白了”。

词汇

由于赫哲族主要从事渔猎生产,因而鱼的名称比较丰富,如dɑoimɑ尣ɑ“大马哈鱼”,ɑd懍媅n“鳇鱼”,ɑu慯iq媅 “倐花鱼”,kirfd懍媅n“鲟鱼”, kur媅“草根鱼”,慯i慯iGɑn“狗牙鱼”。派生法和合成法是基本的构词方法。 例如,sɑ慯i“锄”+qu乛sɑ慯qu“锄头”,ju尣ɑn“棉花”+ki乛ju尣ɑnki“棉的”,so嬜o-“哭”+qu乛so嬜qu“爱哭的”,尣ɑd懍媅“剪子”+lɑ乛尣ɑd懍媅lɑ-“剪”,ɡuɡdɑ“高”+n尣媅n乛ɡuɡdɑn尣媅n“长高”,irm媅(针)尣ul尣ɑ(贼)乛irm媅尣ul尣ɑ“蜻蜓”,j媅j媅(爷爷)mɑfɑ(老人)乛j媅j媅mɑfɑ“老虎”,尣ɑilɑn(榆)mo(树)乛尣ɑilɑnmo“榆树”,ɑ扷ɑn(女)n媅u(弟弟)乛ɑ扷ɑnn媅u“妹妹”。

从下列一些词中,可以看出赫哲语同满—通古斯语族诸语言在词汇上的共同性: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