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烽(1922~  )

图

现代小说家。原名马书铭,曾用笔名阎志吾、孔华联、莫韵等。山西省孝义县人。1938年春参加抗日游击队

1942年9月,以马烽笔名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处女作《第一次侦察》。嗣后,又写了《懒汉回头赛如牛》、《张初元的故事》等通讯特写,并陆续整理发表了不少民间故事。1945年6至8月在《晋绥大众报》上发表他和西戎合写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传》,以康家寨民兵的建立和发展,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小说故事曲折、情节生动,通篇由大大小小的故事联缀而成,具有民族化、大众化风格,受到工农读者的欢迎。此后,即致力于短篇小说写作。1949至1954年间,他先后发表了《村仇》、《一架弹花机》、《饲养员赵大叔》、《韩梅梅》等十数篇小说,显露出深厚的农村生活根底和故事性强、语言朴素明快、幽默风趣的创作特点。1956年他由北京回山西定居,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三年早知道》生动而诙谐地叙述了老中农赵满囤思想转变的曲折过程;《我的第一个上级》多姿多采地塑造了由局长这一有胆有识的英雄形象。这两个短篇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此外,像《一篇特写》和《四访孙玉厚》、《杨家女将》等作品,表现出作家的求实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功力。1976年他重返文坛,相继发表了《结婚现场会》、《伍二四十五记要》等小说,仍然保持了浓郁的泥土气息和诙谐幽默的艺术个性。除短篇小说外,他还创作有长篇传记文学《刘胡兰传》、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新来的县委书记》(与孙谦合作,摄制成影片后改名为《泪痕》),均获好评。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山西农村,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被人们公认是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的重要代表作家。

马烽在40年代曾任《晋绥大众日报》编辑、主编,晋绥出版社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