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钢铁工业

1890年,清政府为制造武器,在上海江南制造局先后建立 3吨和15吨平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进口钢铁锐减,上海商人又集资开办“和兴化铁厂”,先后建15吨和35吨化铁炉各一座。1930~1937年间,上海资本家创办了一批轧钢厂,以废旧材料轧制小型钢材,供应上海需要量的80%。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用了和兴等厂,并开办“中华”、“兴亚”、“亚细亚”钢业公司;同时中国商人也创办了一批中小轧钢厂。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经济部接管了日本人经营的三个钢厂,并与180多家铁商合资创办了上海钢铁公司。到1948年底,上海共有33个钢铁厂、11个冷轧带钢厂、8个拉管厂,年产钢3万吨、钢材7万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着手调入生铁、焦炭等原材料,拨款增加炼钢开坯设备,组织恢复和发展生产。1956年将上海的私营钢铁企业改组成公私合营企业。1958年又按产品分类进行了一次合并和改组。1965年又按照专业化和协作生产的原则进一步合并改组为21个单位。与此同时,针对上海钢铁生产的薄弱环节,先后在上海第一、第二、第三钢铁厂新建了两座255立方米高炉、四座8吨侧吹转炉车间、三套630、650毫米开坯机以及热轧无缝钢管、中板、薄板、金属制品等车间;新建了生产特殊钢的上海第五钢铁厂、钢管厂、硅钢片厂和铁合金厂等。此后,又新建了年产110万吨铁的江苏梅山炼铁基地,上海第一钢铁厂的半连轧钢板车间;并对很多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

1982年上海市所属钢铁工业有24个企业,还有一个与生产相配合的钢铁技术研究中心。较大的生产设备包括:1060立方米高炉,100吨平炉,30吨氧气顶吹转炉,30吨电炉,750毫米轧机。1983年产铁176.07万吨,钢489.11万吨,钢材423.50万吨。它能够生产供货的钢号有1219个,钢材品种规格达2万个。上海钢铁工业以品种多,技术精,质量高,经济效益好著称,是中国仅次于鞍山钢铁公司的第二大钢材基地。(见彩图)

上海市钢铁企业的轧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