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血

概况

基源:为鹿科鹿属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血。

原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马鹿Cervus elaphus L.

余项参见“鹿茸”条。

生药

采集:宰鹿时取血,风干成紫棕色片状即成。

化学性质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东北梅花鹿血清蛋白总量不同,分别为:成年公鹿8.19±0.20,成年母鹿6.98±0.10,一月龄仔鹿5.75±0.24,初生仔鹿5.12±0.22单位(g/100ml)。

参考文献

中药材科技 1983;(6)∶20。

药性

性味:甘、咸,热。 《全国中草药汇编》:“咸,温。”

功效:补虚,和血。益精。

主治:虚损腰痛,心悸,失眠,肺痿吐血;崩中,带下。 ①《千金·食治》:“生血。治痈肿。” ②《唐本草》:“主狂犬伤,鼻衄,折伤,阴痿,补虚,止腰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带下,和酒服之良。” ④汪颖《食物本草》:“诸气痛欲危者,饮之。” ⑤《纲目》:“大补虚损,益精血,解痘毒、药毒。”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贫血,性神经衰弱,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6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纲目》:“治鼻出血:干鹿血,炒枯,将酒淬熏2~3次,仍用酒调服之。” ②《本草新编》:“治腰痛:鹿血,热酒调服。” ③《四川中药志》:“治老人心悸,失眠:鹿心血适量。酒调服。”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贫血,性神经衰弱:鹿血3~6g,水或酒调服。”

食疗:鹿血酒(《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从鹿颈静脉内取血放入白酒内,制成30%鹿血酒,每服10ml,日服3次,可以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