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尾

概况

基源:为豆科狸尾豆属植物兔尾草的全草。狸尾豆属全世界35种,中国8种。

原植物:兔尾草Uraria lagopodioides(L.)Desv、(Hedysarum lagopodioides L.;Uraria aequilobata Hosouowa),又名狸尾草(《广东药用植物手册》、《海南志》),狸尾豆(《广州植物志》)。

历史:本品始见于《生草药性备要》。《岭南采药录》、《广东药用植物手册》所载形态描述及用途等均相符,确为本品无误。

形态:匐伏草本,长达60cm。茎直立或斜升,被短柔毛。小叶3,稀单一;托叶三角形,长0.3cm,宽约0.1cm,先端尾尖,植株被灰黄色长柔毛及缘毛;叶柄长1~2cm,具沟槽;小叶纸质,顶生小叶近圆形至卵圆形,长2~6cm,宽1.5~3cm,先端圆或微凹,具细尖,基部圆或心形,侧生小叶较小,侧脉5~7,两面突出,下面网脉明显;小托叶刚毛状,长约0.15cm,小叶柄长约0.2cm。总状花序顶生,长3~6cm,直径1.5~2cm,花密集,苞片宽卵形,长0.8~1cm,先端具刺尖;花梗长0.4cm,疏被白色长柔毛;花萼5,上部的二枚三角形,长约0.2cm,下部的三枚刺毛状,长于上部3倍以上,被白长柔毛;花萼钟状,萼筒长约0.1cm;花冠淡紫色,长约0.6cm,旗瓣倒卵形,基部渐狭;二体雄蕊(9∶1),子房无毛,胚珠1~2,花柱线形。荚果包在萼内,荚节1~2,椭圆形,长仅0.25cm,膨胀,黑褐色,微有光泽。花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56页.图264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旷野坡地、灌丛及草地。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

生药

采集:夏、秋季收,洗净,生用或晒干用。药材产广东。

鉴别:切断的茎枝,长20~30cm,直径2~4mm,灰褐色至灰绿色,叶片革质,灰绿色,叶脉背面稍突出,被黄棕色毛,枝梢花序稠密,花冠萎缩,多数脱落,荚果椭圆形,黑褐而光亮,有网状纹,皮薄,不开裂,内含浅黄色种子1枚。以干燥、无泥沙杂质者为佳。

药性

主治: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洗痔疮。” ②《岭南采药录》:“凡出癍痧及夹色,取茎叶服食。”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痔疮:狐狸尾适量,煎水外洗。” ②《岭南采药录》:“治癍痧及夹色:狐狸尾茎叶,煮熟食用。”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