蝤蛑

概况

异名:蝤(陶弘景),拨棹子、(《本草图经》),海(《闽中海错疏》)。

基源:梭子蟹科属动物日本,药用其肉。

原动物:日本Charybdis japonica(A.Milne-Edwards)

历史:蝤蛑始载于《日华子本草》。《纲目》列于介部龟鳖类,附于蟹项下。在蟹集解项下引苏颂曰:“……其扁而最大,后足阔者,名蝤蛑,南人谓之拨棹于,以其后脚如棹也,一名,随潮退壳,一退一长,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盏碟,两鳌如手,所以异于众蟹也。”按其所述,古今用药相吻。

形态:甲壳宽大,略呈椭圆扇形,长约60mm,宽约90mm,表面隆起。前侧缘各有6锐齿。两眼中间也具6锐齿。表面有一条颗粒形的横嵴。螯足强大,不甚对称。其长节前缘具有3枚尖棘。步足4对,各节背腹缘均有刚毛,最后一对呈扁片状。(图见《中国动物药》.87页.图98)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低潮线,有水草或泥沙的水底处或潜伏石下。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生药

采集:夏季入浅海用网捕捞,或于退潮后到沿岸的石块下捕捉,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性

性味:咸,寒。 ①《日华子本草》:“冷。” ②《纲目》:“咸,寒。”

功效:破血,通乳,消食积

主治:血滞经闭,乳汁不下,宿食不消等。 ①《本草拾遗》:“主小儿闪痞。煮食之。” ②《日华子本草》:“解热气,治小儿痞气。”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研成细粉冲服,1~3个。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本草拾遗》:“治小儿闪痞:蝤蛑煮食之。” ②《中国动物药》:“治乳汁不足:蝤蛑2个,煮熟食。” ③《中国动物药》:“治消化不良:蝤蛑1个,炙酥脆,研末。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