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杨

概况

基源:为杨柳科杨属植物小青杨的树皮。杨属全世界约40种,中国约25种。

原植物:小青杨Populus pseedosimonii Kitag.

历史:《救荒本草》始载之,云:“叶似白杨叶而狭小,色青皮亦青,故名青杨,叶可炸食,味苦,今北地呼小叶杨。”似本种。

形态:乔木,高达20m。树冠广卵形;树皮老时浅沟裂;幼枝有棱,小枝无毛。芽圆锥形,较长,有粘性。叶互生,叶片菱状椭圆形、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5cm,最宽在叶的中部以下,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少近圆形,边缘有细密交错起伏的锯齿,有缘毛,上面无毛,很少脉上被短柔毛,下面无毛;叶柄圆形,长1.5~5cm,顶端有时被短柔毛;萌枝叶较大,长椭圆形,基部近圆形,边缘呈波状皱曲,叶柄较短。雄花序长5~8cm;雌花序长5.5~11cm,子房圆形或圆锥形,无毛,柱头2裂。蒴果近无柄,长圆形,长约8mm,先端渐尖,2~3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月。(图见《河北植物志》.第1卷.233页.图17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0m以上的山坡、山沟和河流两岸。分布于华北、东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

生药

采集:春季剥取树皮,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2,6二甲氧基对苯醌邻苯二酚、香草酸、阿魏酸、丁香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咖啡酸、水杨甙、壬二酸、β谷甾醇、柳匍匐甙。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3;14(10):1。

药理

树皮中分离出16个成分,其中Ⅰ、Ⅴ、Ⅵ、Ⅶ、Ⅺ~Ⅷ、抗菌活性,且存在明显协同作用,其中所含水杨甙有利尿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3;14(10):1。

药性

性味:苦,寒。

功效:解毒。

主治:顽癣疮毒。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吉林中草药》:“治干湿癣:杨树嫩皮适量,焙黑,加等量枯矾,研细末,香油调涂患处。” ②《吉林中草药》:“治代指:取杨枝上嫩皮,缠在指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