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

概况

基源:为鸭科雁属动物鹅的羽毛。

原动物:鹅Anser cygnoides orientalis Linnaeus,又名舒雁(《尔雅》),家雁(《纲目》)。

历史:本品始载于《别录》。《纲目》列于禽部第四十七卷禽之一。李时珍曰:“江淮以南多畜之。有苍白二色,及大而垂胡者。并绿眼黄喙红掌,善斗,其夜鸣应更……。”所记述与现鹅基本一致。家鹅大致分为中国鹅和欧洲鹅两个系统。欧洲鹅起源灰雁Anser anser(Linnaeus),中国鹅是由鸿雁驯养而成。中国鹅起源于东北,在《尔雅》里有记载,远在4000年前就已饲养,是一个很古老的鹅种。中国家鹅的品种比较单纯,直到现在有灰白三种,近年来又培育出了优良品种,如狮头鹅等。

形态:中国鹅的体躯长大而宽,体长达80~100cm,公鹅体重5kg左右,母鹅4kg左右。家鹅头较大,额骨凸,上嘴基部有一个大而硬的肉质瘤。嘴下皮肤皱褶,形成所谓“口袋”,嘴形扁阔而长。颈长而稍弯曲,胸部发达。腿长,尾短向上,有脂囊。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白鹅全身羽毛洁白色。嘴、肉瘤、腿、脚、蹼为桔黄色。灰鹅羽毛灰褐色,从头到体背有暗黄褐或黑色。嘴、肉瘤为黑色,腿、脚、蹼为灰黄色。(图版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213页.图294)

生药

采集:全年均可采收,取羽毛,洗净,干燥。

加工炮制:取羽毛,烧存性,研末备用。

化学性质

羽毛是上皮的变形,与其他动物的羽毛、毛、爪等成分相似,主要为角蛋白。因经常用尾脂腺液涂布,故附有油蜡状物质。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97。

药性

功效:解毒消疮,散结,止惊。

主治:痈肿疮毒,疥癣,瘰疬,惊痫,噎膈。 ①《别录》:“主射工水毒。” ②《唐本草》:“鹅毛主小儿惊痫痢(痢《政和本草》引作‘极’)者;毛灰主噎。”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服,或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纲目拾遗》:“治诸肿毒痛甚,有脓即溃,无脓即消;鹅毛(烧灰)30g,雄黄9g,川乌、草乌各4.5g。黄蜡熔化,入前药为丸。每服3g,好酒送下。” ②《年稀尧集验良方》:“治痈毒:鹅毛(煅灰)30g,明矾60g。研末,面糊为丸,每服6g,好酒下。” ③《养素园传信方》:“治喉蝶癣:鹅毛灰0.9g,儿茶6g,牛黄0.03g,雄黄3g,人中白(煅存性)4.5g。如吃深,加珍珠(煅存性)0.3g。为末。先将生桐油探刷一番,后用药吹入,加胆矾更妙。” ④通气散(《小儿医方妙选》)治误吞铜钱及钩绳:鹅毛(烧灰)3g,磁石(皂子大,煅),象牙(烧存性)3g。为末。每服1.5g,新汲水下。 ⑤《动物药验方集成》:“治无名肿毒:白鹅羽30g(烧灰净重),雄黄15g,草乌(制)5.25g,川乌(制)5.25g。先将白鹅羽放铜锅内炒焦为末,再和诸药研极细,黄蜡溶化,为小丸如绿豆大,每服5g,米酒送下,连服5~10次。” ⑥《动物药验方集成》:“绝育:血管鹅毛(鹅毛拔下后,毛管带血者)烧存性,百草霜(烧野草的锅底灰)等份,共研细末,每服5g,於月经过后,温黄酒调服。”

单方应用:①《纲目》:“治噎食病:白鹅尾毛烧灰,米汤每服3g。” ②《养素园传信方》:“治瘰疬初起:白鹅大者2只,取周身毛翎,并口脚黄皮,新瓦焙焦为末,分作10服,每日食后服之。” ③《救生苦海》:“治肿毒:血管鹅毛30g,铜锅炒焦,腐皮包裹,酒吞下即内消,初起者效。”

医药家论述

张璐《本经逢原》:“昔人治疠风方中,取纯白鹅通身之毛,及嘴足之皮与肫肝内皮,同固济,煅灰存性,和风药用之,为风药之向导也。”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