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晶岩

由巨粒矿物组成的淡色结晶岩。

矿物成分

不同类型伟晶岩有不同的矿物成分。花岗伟晶岩以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电气石为主;碱性伟晶岩以霞石、微斜长石、正长石、钠长石霓石、碱性角闪石、黑云母等为主;基性伟晶岩以钙质斜长石为主。此外,花岗伟晶岩经常含大量稀有元素矿物,如绿柱石、铌铁矿、钽铁矿、铌钽锰矿、细晶石、富铪锆石、铯榴石、锡石、褐帘石、沥青铀矿、锂辉石、锂云母、黄玉等,所含稀有元素有Nb、Ta、Be、Li、Rb、Cs、Zr、Hf、U、REE等及挥发分CO2、HCl、CO、H2S、N2、SO2、H2BO3、CH4、 H2等,其含量比母岩高数十倍。碱性伟晶岩中含有锆石、异性石、褐硅钠钛石、斜方板晶石等,稀有元素为Nb、Zr、Th、Ce、La等。但是,大多数伟晶岩的矿物组合简单,仅有一种或两种主要矿物和少量稀少的次要矿物;复杂的伟晶岩才含很多钠长石和稀有元素特别集中的几类矿物。

结构构造

晶体粗大,一般由数厘米至数十米,有时颗粒大小在很小距离内变化很大。例如,俄罗斯乌拉尔伊门山一个采石场的伟晶岩中微斜长石巨晶重达 100吨,大小为10×10米;中国新疆伟晶岩中绿柱石长达数米,锂辉石2.4米,白云母片面积达一平方米,钽铌锰矿10×25厘米。此外,在伟晶岩中稀有元素矿物常形成局部聚集。南非马克瓦伦德伟晶岩中发现有重20~30吨绿柱石聚集;美国布拉希尔矿床有一吨铌铁矿堆积,南达科他州伟晶岩中锂云母聚集重达10吨。

由于熔体-溶液在构造裂隙中进行分异交代作用,伟晶岩脉内部就形成了不同结构带。不同带可形成不同稀有元素矿化,一般伟晶岩可由2~3个带组成,即文象带、块状微斜长石带和石英核。而产于一些构造活动带变质岩中的,则分带不明显,多成混杂条带状。此外,伟晶岩在空间上还有另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越远离母岩或从深部到浅部,伟晶岩交代作用越强、稀有元素矿化越富。

产状

伟晶岩脉常在花岗岩、碱性岩或远离岩体的围岩中分布,形态上有层状、板状、块状、管状、透镜状及各种脉状,常呈脉群出现。中国新疆阿尔泰伟晶岩区约有数万条伟晶岩脉,川西伟晶岩区近万条。伟晶岩脉规模大小不等,变化较大。一般厚度由数十厘米至数十米,延伸数十至数百米。有的厚度达数百米,延伸数千米,向深部延续上千米,个别管状伟晶岩直径近百米,延伸数十米。

成因

关于伟晶岩的成因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争论的问题是伟晶岩形成初期阶段是否存在原始伟晶岩浆。某些学者认为是由比母岩富含挥发组分及稀有金属化合物的残余硅酸盐熔融体(伟晶岩浆)充填于侵入岩体上部或围岩的各种裂缝中结晶而成。在不同结晶阶段可以形成不同的伟晶岩,早期只能形成由长石、石英组成的简单伟晶岩,在此基础上受到富含矿化剂的碱性溶液作用,长石被交代形成白云母、黄玉、电气石及稀有元素矿物的复杂伟晶岩。另一些学者反对上述观点,不承认存在厚始的伟晶岩浆,认为伟晶岩是由细粒的细晶岩、花岗岩或其他岩石遭受到晚期气热液交代和重结晶作用而成。据矿物中包裹体测温,某些稀有金属伟晶岩形成温度变化较大。如中国新疆可可托海 3号脉形成温度为 300~1140℃;闽西变质岩中稀有金属伟晶岩为180~400℃。

伟晶岩形成时代可划分为寒武纪、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其中以后两期较为重要。中国华北地台区伟晶岩多属前寒武纪,西北、西南区属海西-印支及燕山期,而华南多属燕山期。

矿产和用途

伟晶岩,特别是花岗伟晶岩是含有一系列稀有元素矿物的矿床,是稀有元素矿床的重要开采对象。它为工业提供压电石英、云母等材料;为陶瓷玻璃工业提供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透明绿柱石、电气石、金绿宝石、紫水晶等可作宝石之用。(见彩图)

文象伟晶岩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