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苏联俄罗斯联邦东西伯利亚最大城市,工业、文化和交通中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首府。位于西伯利亚大铁路与叶尼塞河交会处。人口87.2万(1985)。地处叶尼塞河流域产金地和泰加林区,附近有煤田。1628年建为要塞,曾是沙俄向东扩张的重要据点。随周围地区采金业兴起而发展,1823年为叶尼塞县首府,189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促进了工矿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十月革命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很快。工业以机械制造、冶金和化工为主,木材加工造纸工业也较发达。西伯利亚电炉钢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铝厂、西伯利亚重型机械厂、联合收割机厂、内河船舶制造厂、机床工具厂等为该市和重要企业。20世纪60年代,市西南35公里处,建成全苏最大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 市内有多所科研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还有列宁流放时的故居博物馆和自然公园等。苏维埃大厦等是主要建筑物。市区座落于叶尼塞河两岸,左岸为老市区及商业中心,右岸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兴建的新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