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八十三)

浏览

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甘;淡;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小编整理出含有茯苓的处方共141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0921~10980共60个。

处方1、半夏茯苓汤

处方旋覆花、陈皮(去瓤.麸炒)、桔梗、白芍药、人参、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半两;熟干地黄(酒浸)、赤茯苓(去皮),各三分;半夏(汤洗十遍.切.焙)一两二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头目眩运,四肢怠隋,百节烦疼,胸膈痰逆,呕吐恶心,嫌闻食气,好咸酸,多卧少起,全不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同煎至八分,去渣,稍热服,食前服。次服茯苓圆,即痰水消除,便能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分心气饮

处方紫苏茎叶120克 羌活 半夏(汤浸七次)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大腹皮 桑白皮 木通(去节)芍药 甘草 赤茯苓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调顺三焦,消化滞气。主治忧愁思虑,或因酒食过伤,气不流畅,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嗳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饮食减少,四肢倦怠,面色萎黄,日渐瘦羸。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生姜3片,枣2枚,灯心10茎,煎取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

处方3、地骨皮

处方柴胡(去芦)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鳖甲(醋炙黄)黄芩 人参各7.5克 赤茯苓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热病后低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6~9克,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4、五苓散

处方泽泻(二钱半)肉桂(一两)赤茯苓(一两半)猪苓(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色,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备注一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五苓散

处方泽泻二十五两,白术、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各十五两。肉桂(去粗皮)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疸病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之。小儿加白术末少许服之。如发虚热,加绵黄、人参末少许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灵液丹

处方乌梅(去核.炒)、寒水石(火煅.研飞)、瓜蒌根、石膏(研)、葛根、赤茯苓,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龙脑(别研)一钱。

炮制上捣,罗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脏腑积热,毒气上攻,胸膈烦躁,口舌干涩,心神壅闷,咽嗌不利,饮食无味,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薄绵裹,含化咽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乌蛇散

处方乌蛇肉150克(酒浸,炙令黄)天麻30克 桂心30克 羌活15克 防风30克(去芦头)麻黄30克(去根、节)白僵蚕30克(微炒)苦参30克(锉)踯躅花15克(酒拌令匀,炒干)人参15克(去芦、头)白蒺藜15克(微炒,去刺)赤茯苓30克 赤芍药15克 威灵仙30克 枳壳30克(麸炒,去瓤)芎藭15克 天蓼木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顽麻风,皮肤搔之不知痛痒。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热酒调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鸡肉。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

处方8、半夏丸

处方半夏(生用)60克 赤茯苓(去皮)枳壳各30克 风化朴消4.5克

制法上药前三味,锉碎,焙,为末,入乳钵内,同朴消杵匀,用生姜自然汁煮糯米粉为糊,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破气,泻火通便。主小儿惊搐后风涎潮作。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仍以淡姜汤食后、临睡送下。儿小者,丸如粟米大。

备注本方组成与《百一选方》卷五治痰饮臂痛的治痰茯苓丸组成相同,但枳壳用量不同。可参阅。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9、千缗导痰汤

处方南星3克 半夏7个(水泡破皮,分四片)赤茯苓 枳壳(麸炒)各3克 皂角(炙,去皮)3厘米 甘草(炙)3厘米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痰盛而喘,不能平卧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块如指大,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10、含化玉液丸

处方寒水石30克(研)石膏30克(研如粉)葛根30克 栝楼根30克 乌梅肉15克(炒)麦门冬45克(去心,焙)赤茯苓30克 龙脑3克(研)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和匀,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热盛伤津,心胸烦热,口干舌涩,心神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棉裹,含化咽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

处方11、导痰汤

处方半夏(汤泡七次)120克 天南星(炮,去皮)橘红 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燥湿豁痰,行气开郁。主痰涎壅盛,头目眩晕;或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坐卧不安,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备注方中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实下气行痰,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祛痰,橘红下气消痰,均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豁痰顺气之力;茯苓渗湿,甘草和中,为佐使药。全方共奏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之功。气顺则痰自下降,晕厥可除,痞胀得消。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2、射干

处方射干(去毛)栀子仁 赤茯苓(去黑皮)升麻各30克 赤芍药 白术各45克

制法上六味,哎咀如豆大。

功能主治治热聚胃口,血肉腐坏,胃脘成痈。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入生地黄汁30毫升,蜜15毫升,再煎三沸,温服,不拘时候,日二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处方13、百合散

处方百合(蒸)紫菀茸 贝母 白芍药 前胡 赤茯苓 桔梗(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感受风热,咳嗽痰多,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4、阿魏化痞散

处方川芎 当归 白术 赤茯苓 红花 阿魏 鳖甲尖(酥炙,研)各3克 大黄(酒炒)24克 养麦面30克(微炒)

制法上药共为末。

功能主治痞癖初起,腹中觉有小块,举动牵引作疼,久则渐大成形。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好酒酌量调稀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15、牛黄丸

处方牛黄7.5克(细研)麝香7.5克(细研)朱砂22.5克(细研,水飞过)龙脑7.5克(细研)白僵蚕15克(微炒)鹿角胶15克(捣碎,炒令黄燥)白花蛇60克(酒浸,炙令黄,去皮、骨)白附子30克(炮裂)天麻30克 白蒺藜30克(微炒,去刺)赤茯苓30克,白芷30克 羌活30克 独活30克 蔓荆子30克 麻黄30克(去根、节)汉防己30克 木香30克 槟榔30克 藁本30克 防风30克(去芦头)干蝎30克(微炒)当归30克(锉,微炒)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令,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痉,身体强直,牙关紧急,心神昏昧。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热酒研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处方16、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30克 黄耆30克(锉)桂心30克 赤茯苓6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皮水,四肢习习然动。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17、汉防己丸

处方汉防己30克 商陆30克 麻黄30克(去根、节)赤茯苓30克 桑根白皮45克(锉)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微黄)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宜肺化痰,利水退肿。治肺脏气壅,面目四肢浮肿,喘促咳嗽,胸膈满闷,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20~30丸,粥饮下亦得。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

处方18、冰黄散

别名却暑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120克 寒食面 生姜(切碎,搜面匀,日干)各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冒暑伏热,头目昏晕,呕吐泻痢,口干烦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6克,新汲水或冷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19、葵子汤

处方赤茯苓30克 葵子 石韦 泽泻 白术各15克

制法上药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止痛。治热淋,小便微疼,渐渐艰难,欲出不出,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温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

处方20、华盖散

处方紫苏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七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1、华盖散

处方紫苏子(炒)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陈皮(去白)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药同为粗末。

功能主治宜肺化痰,止咳平喘。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朐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久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克,煎至90毫升,食后温服。

备注方中麻黄宣肺化痰,解表发汗为君;杏仁、苏子降气消痰,宣肺止咳为臣;陈皮理气燥湿,桑白皮泻肺利水,赤茯苓渗湿行水,三味行气祛水以消痰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共成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摘录《博济方》卷二

处方22、海金沙

处方泽泻 滑石(研,水飞)猪苓 海金沙各15克(研)石韦 净肉桂各3克(去皮)白术 甘草 赤茯苓 芍药各9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治五淋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灯心,同煎至11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四

处方23、除热饮子

别名除渴饮子(《普济方》卷一二○)。

处方甘草(炙)陈小麦 麦门冬 赤茯苓(去皮)于葛 灯心 木通 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心经客热,小便不通,口燥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入竹叶数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24、祛老乌须健阳丹

处方赤白何首乌各500克(米泔水浸,竹刀刮去皮,切碎)牛膝250克(用何首乌、黑豆3.75千克,砂锅蒸三次)茯神250克(乳拌)赤茯苓500克(牛乳浸一宿)白茯苓500克(人乳浸一宿,晒干)枸杞子250克(酒浸洗,晒干)菟丝子250克(酒浸,蒸,晒干)当归250克(酒浸一宿,晒干)破故纸150克(炒黄)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身体,去诸风,明眼目,乌须发,倍气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酒下,午时用姜汤下,晚上用盐汤下,日进三次,或俱用酒下亦可。

注意上药俱不可犯铁器。

摘录《同寿录》卷一

处方25、引水散

处方石燕子1双(醋淬)海马 海蛤 滑石 琥珀 赤茯苓 川木通 通草 山栀子仁(炒)泽泻 猪苓(去黑皮)车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麦穗 萹蓄 苦葶苈(纸衬炒)忘忧根 木香 白丁香 鬼棘针各30克

制法上药二十味,除石燕子、海马外,各30克同研粗散。

功能主治通淋利湿。治小便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证。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灯心30茎同煎,取清汁180毫升,纳麝香0.5克,拌匀放温,空腹服麝香少许亦可。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26、萝卜子饮

处方萝卜子 半夏(盐制)川芎 青木香 商陆 青皮各3克 葶苈(炒)赤茯苓 陈皮 牵牛末(炒)槟榔 甘草(炙)各4.5克 官桂2.1克

制法上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水病浮肿。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四十

处方27、沉香琥珀丸

别名沉珀丸(《医级》卷八)。

处方琥珀 杏仁(去皮,炙)赤茯苓各15克 泽泻15克 紫苏(真者)沉香 葶苈(炒)郁李仁(去皮、壳)各45克 橘皮(去白)防己各23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以麝香1.5克为衣。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理气健脾。主水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5~30丸,空腹时用前胡、人参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一引《德生堂经验方》

处方28、赤茯苓汤

处方木通(去节)赤茯苓(去皮)槟榔 生地黄(洗)黄芩 赤芍药 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心利尿。主小肠实热,面赤多汗,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9、汉防己煮散

处方汉防己 泽漆叶 石韦 泽泻 白术 丹参 赤茯苓 橘皮 桑根白皮 通草各90克 郁李仁60克 生姜40克

制法上十二味,研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水肿上气。

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水3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顿服,一日三次。取小便利为度。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褚澄

处方30、蠲痹汤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赤茯苓 黄耆(去芦)片子姜黄 羌活各45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身体烦疼,项背拘急,或痛或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1、柴胡散

处方柴胡30克(去芦头)赤茯苓30克 羚羊角屑30克 细辛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决明子30.克 栀子仁30克 子芩30克 车前子30克 石膏12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泻肝除热。主肝劳虚热,两目赤涩,烦闷宛转,热气壅滞,胸脘有灼热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竹叶14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炙炸、热面。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32、蒿芩清胆汤

处方青蒿脑4.5~6克 淡竹茹9克 仙半夏4.5克 赤茯苓9克 青子芩4.5~9克,生枳壳4.5克 陈广皮4.5克 碧玉散(包)9克

功能主治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脉濡数。现用于感受暑湿、疟疾、急性黄疸性肝炎等证属湿热偏重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青蒿清暑热以透邪,黄芩化湿热以利胆,共为君药;竹茹、橘皮、半夏、枳壳理气降逆,和胃化痰,均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淡渗利湿,并导胆热下行,为佐、使药。合而成为清胆热,化痰湿,畅气机的要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33、防风汤

处方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茯苓(去皮)杏仁(去皮,炒熟)官桂各30克 黄芩 秦艽 葛根各9克 麻黄(去节)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活络,宣痹止痛。主行痹。外感风湿,恶寒发热,遍体骨节疼痛,游走不定,舌苔淡白,脉浮。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酒、水共300毫升,加大枣3枚、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宣明论方》卷二

处方34、加减火府丸

处方生干地黄(切,洗,焙)30克 木通45克 黄连(去须)22克 黄芩(去黑心)7.5克 赤茯苓(去黑心)15克

制法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治心经蕴热,头目壅赤,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食后温水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35、清火滋阴汤

处方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生地黄 牡丹皮 赤芍 栀子仁 黄连(去毛)山药 山茱萸(酒蒸,去核)泽泻 赤茯苓(去皮)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滋阴泻火,凉血止血,治吐血、咳血、呕血。

用法用量水煎,入童便同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36、百合汤

处方百合 人参 紫苏茎叶(锉)猪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锉)大腹皮(锉)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30克 马兜铃7枚(连皮)麦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肺气壅滞,咳嗽气喘,胸闷口渴,腰膝浮肿,小便淋涩。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如枣大)1块,拍碎,同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37、导水茯苓汤

别名茯苓导水扬(《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泽泻 赤茯苓 白术 麦门冬(去心)各90克 紫苏 木瓜 槟榔各30克 陈皮 砂仁 木香 大腹皮各22.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利水消肿。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应手而高突,喘满倚坐不得息,不能转侧,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短涩,溺痛如割,大便绝少,虽有亦如黑豆汁。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灯心25根,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如病重者,每服180克,再加去心麦冬60克、灯心1大把,用水2升放砂锅内,熬至500毫升,再下小铫内煎至200毫升。五更空腹时服;滓再煎服。连进三服,自然利小便,直至小便变清白色,方为痊愈。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一引《德生堂方》

处方38、清心丸

处方黄连(净)30克 茯神(去木)微赤茯苓各15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治心经血热所致的痔疮。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前米饮送下。

备注本方原名“清心汤”与剂型不符,现据《丹溪心法》卷四改。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39、天麻白术丸

处方天麻(去苗)白术 天南星(炮)半夏(汤洗净)白附子(炮)川芎 白僵蚕(炒,去丝、嘴)寒水石(煅过)薄荷叶(去土)赤茯苓(去皮)旋复花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细研雄黄为衣。

功能主治治风湿痰饮,攻冲头目,昏晕重痛,咽膈壅滞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后用温生姜、紫苏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40、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甘草(炙,锉)各30克 黄芩(去黑心)22.5克 当归(切,焙)赤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秦艽(去苗、土)葛根(锉)各22.5克 桂(去粗皮)杏仁(烫,去皮、尖、双仁,炒)各30克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5克

制法上十一味药,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行痹。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酒150毫升,水150毫升,加大枣3枚(擘破)、生姜5片,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41、凉血四物汤

处方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黄芩(酒炒)赤茯苓 陈皮 红花(清洗)甘草(生)各3克

功能主治凉血调荣,散瘀化滞。治胃火熏肺,鼻部血液瘀滞所生的酒渣鼻。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姜3片,煎320毫升,加酒20毫升,调五灵脂末6克,热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42、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60克 川独活(去芦,洗)川当归(去芦,洗)赤茯苓(去皮)秦艽(去芦、,洗)赤芍药 黄芩各30克 桂心(不见火)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血痹,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3、当归汤

处方当归6克(酒洗)赤芍药(煨)4.5克 独活 防风 赤茯苓 黄芩 秦艽各3克 杏仁2.4克(去皮、尖)甘草1.8克 桂心0.9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利湿蠲痹。主风湿痹证。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40毫升,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

处方44、五淋散

处方赤茯苓180克 当归(去芦)甘草<生用)各150克 赤芍药(去芦,锉)山栀子仁各6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尿有砂石,或尿淋如膏,或热淋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45、驱痰饮子

处方天南星10片(汤浸七次)半夏(汤洗七次)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 赤茯苓 草果(去壳,切碎)各15克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内停,头痛背疼,饮食呕恶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7片,枣子1枚,煎取140毫升,通口服。如饮酒,先服一服,酒后再一服;或于次日夜,醒又一服,永无痰饮。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七

处方46、蒲黄汤

别名蒲黄散(《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处方赤茯苓 木通 车前子 桑白皮(炒)荆芥 灯心 赤芍药 甘草(微炒)蒲黄(生)滑石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清心肾,利小便。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葱白、紫苏煎汤调服。

摘录《袖珍方》卷二引《太平圣惠方》

处方47、牛黄散

处方牛黄7.5克(细研)麝香7.5克(细研)朱砂7.5克(细研)人参7.5克(去芦头)赤茯苓7.5克 防风7.5克(去芦头)芎藭7.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桂心7.5克 犀角屑7.5克 地骨皮7.5克 天麻7.5克 麦门冬22克(去心,焙)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入牛黄、朱砂、麝香,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阳痉,发热恶寒,头项强直,四肢拘急,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竹沥调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

处方48、木香枳实丸

处方木香 枳实(去瓤,麸炒)各30克 赤茯苓(去黑皮)30克 人参30克 诃黎勒皮(炮)45克 大黄(锉,炒)90克 郁李仁(研)60克

制法上七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腹胀满,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水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49、六合定中丸

处方苏叶 藿香叶 香茹各120克 木香(另研)30克 赤茯苓60克 生甘草30克 木瓜60克 檀香(另研)30克 羌活60克 枳壳75克 厚朴(姜汁制)45克 柴胡30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杵匀为丸。

功能主治祛暑化湿,健脾和中。治中暑(冰水或冷水调服),霍乱转筋(阴阳水调服),泄泻,痢疾(温水调服),伤饮食(莱菔子煎汤下),心胃痛(吴萸煎汤下)。

用法用量每服4.5克。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处方50、加减寿星汤

处方南星120克(胆制)半夏60克 防风30克 荆芥21克 天麻30克 皂荚30克 香附30克 青皮30克 猪苓30克 泽泻30克 赤茯苓30克 白茯神30克 白术30克 细辛21克 麦门冬30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痫证。

用法用量每剂30克,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51、泽泻散

处方泽泻30克 牡丹23克 桂心23克 甘草23克(炙微赤,锉)榆白皮23克(锉)白术23克 赤茯苓30克 木通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虚劳,膀胱气滞,腰中重,小便淋沥。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

处方52、槟榔散

处方槟榔1枚(面裹煨熟,去面)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血淋,小便淋沥,水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八引《产经》

处方53、柴胡散

处方柴胡30克(去苗)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川大黄22克(锉碎,微炒)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百合22克 桑根白皮30克(锉)麦门冬60克(去心)赤茯苓30克 秦艽22克(去苗)紫菀22克(洗,去苗、土)黄芩22克 赤芍药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知母22克 木通22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妇人骨蒸劳热、咳嗽,胸膈痰壅,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54、蠲风饮子

处方防风(去芦)杜仲(去粗皮,姜汁炒)羌活 白芷 川归(去芦头,酒浸洗)川芎 生地黄(酒浸洗)白芍药 川牛膝(去芦,酒洗)秦艽(去芦)何首乌 萆薢 苍术(米泔浸一二宿)白术 木通(去皮)大枫子肉 威灵仙 血藤(即过山龙)防己 丁松藤各30克 荆芥穗 海桐皮(去粗皮)五加皮 天南星(煨制)半夏(汤泡七次)橘红(去白)赤茯苓(去皮)桑寄生 天麻 僵蚕(炒)钓藤钩各15克 薄桂(去粗皮)草乌头(去皮、尖)甘草节 川乌(去皮、脐,炮)猪牙皂角各7.5克 两头尖 阴地蕨(一名地举)大蓟 小蓟 理省藤 桑络藤各45克 生姜30克(另研细)

制法上药各切细,无灰好酒6升,以瓷罐一个盛酒浸药,以皮纸十数重包封罐口,冬半月,夏七日,秋、春十日。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麻痹不仁。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午前、午后、临卧各服适量。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鸡,猪、鱼,羊、驴、马、飞禽、虾蟹等肉味,及煎烙油腻、水果生冷、养麦、热面等一切动气发风之物。

摘录《医学正传》卷一

处方55、茯苓饮子

处方赤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茯神(去木)橘皮(去白)麦门冬(去心)各30克 沉香(不见火)甘草(炙)槟榔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250毫升,生姜5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6、茯苓丸

处方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 半夏(泡洗七次,炒黄)橘红各30克 白术 葛根 甘草 枳壳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心中烦闷,头目晕重,恶闻食气,呕吐痰涎,胸腹痞闷,四肢重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下,一日三次。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二

处方57、清心散

处方赤茯苓(去皮)3克 酸枣仁3克 麦门冬(去心)3克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1.5克 黄连3克 胡麻仁3克 枳壳(去瓤)2.4克 小木通2.4克 小甘草0.6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情志不遂,心经热盛,舌青黑有刺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58、茯苓汤

别名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红各30克 枳实(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生姜七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9、加味橘皮竹茹汤

处方赤茯苓 橘皮 枇杷叶 麦门冬 竹茹 半夏各3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60、泄热芦根散

处方芦根30克(锉)赤茯苓7.5克 栝楼根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知母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胃实热,常渴引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小麦50粒,竹叶14片,生地黄7.5克,生姜3.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放温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