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八十四)

浏览

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甘;淡;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小编整理出含有茯苓的处方共141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0981~11040共60个。

处方1、泽泻散

处方泽泻30克 桑根白皮30克(锉)木通30克(锉)枳壳30克(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30克 槟榔30克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气壅,身体腹胁浮肿,气喘息促,大便难,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以稍利为效。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处方2、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赤茯苓30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30克(汤洗,去白、瓤,焙)芎藭15克 白术15克 人参30克(去芦头)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呕哕,心下痞满,胸膈间宿有停水,头眩心悸。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处方3、蔓荆子

处方蔓荆子 赤芍药 生地黄 桑白皮 甘菊花 赤茯苓 川升麻 麦门冬(去心)木通 前胡 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内热,耳出脓汁,或耳鸣而聋。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至150毫升,食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处方4、一清饮

处方柴胡90克 赤茯苓60克 桑白皮(制)川芎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治疸证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六

处方5、木香枳实丸

处方木香 枳实(麸炒)干姜各30克 白术 泽泻 缩砂仁 槟榔 青皮(去白)赤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次)各90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湿饮停积,胸膈痞闷,宿食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 70~80丸,温生姜汤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6、滑石通关散

处方滑石12克 赤茯苓 泽泻 木通各4.5克 黄芩 白术 车前子 瞿麦 山栀仁各6克

功能主治治产后小便淋涩。

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1束,分四帖,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7、七正散

处方车前子 赤茯苓 山栀仁 生甘草梢 木通 萹蓄 龙胆草

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疮,小便秘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方考》卷六

处方8、防风秦艽

处方防风 秦艽 当归 川芎 生地 白芍 赤茯苓 连翘各3克 槟榔 甘草 栀子 地榆 枳壳 槐角 白芷 苍术各1.8克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清肠止血。主痔疮便血,肛门坠重作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便秘者,加大黄6克。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9、神奇散

处方当归3克 川芎2.1克 白芍药(酒炒)3克 生地黄6克 陈皮2.4克 砂仁2.1克 半夏(姜制)2.4克 白茯苓3克 白术(土炒)香附(醋炒)各3克 枳实(炒)3克乌梅3个 藿香3克 赤茯苓3克 槟榔3克 木通3克 猪苓3克 黄芩(炒)3克 黄柏(酒炒)3克 知母(人乳拌,炒)3克赤芍药3克 天门冬(去心)3克 麦门冬(去心)3克甘草2.4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噎食翻胃,三阳枯竭,血虚有火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童便150毫升和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10、御苑匀气散

处方桑白皮60克 净陈皮45克 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30克 藿香15克 木通120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疾,脾肺气逆,喘咳面浮,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八

处方11、除湿胃苓汤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土炒)滑石 防风 山栀子(生研)木通各3克 肉桂 甘草(生)各1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缠腰火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加灯心165厘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处方12、肉豆蔻散

处方肉豆蔻(去壳,炮)黄连(去须,炒)诃梨勒(炮,去核)各22克 甘草(炙,锉)白术 干姜(炮)赤茯苓(去黑皮)各15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0克

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肠胃受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日三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13、消风导赤汤

处方生地 赤茯苓各3克 牛蒡子(炒,研)白鲜皮 金银花 南薄荷叶 木通各2.4克 黄连(酒炒)生甘草各0.9克 灯心165厘米

功能主治消风祛湿,清心利水。治婴儿由于胎中血热,出生后复感风邪,致生奶癣,头顶或眉端痒起白屑,形如疥癣者。

用法用量水煎,徐徐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六

处方14、解郁和中汤

处方陈皮(去白)3,6克 赤茯苓3克 半夏2.4克 青皮(去瓤,醋炒)1,5克 香附末(童便炒)3克 枳壳(麸炒)3克 栀子3克 黄连(姜汁炒)2.1克 神曲(炒)2.1克 厚朴(姜炒)2.1克 前胡2.4克 苏子(研碎)2.1克 生甘草1.2克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泄热和中。治胸膈痞满,内热夜不安卧,卧则愈闷。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用生姜5片,水煎热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15、保真汤

处方当归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 白术 黄耆各9克 赤茯苓 白茯苓各4.5克 天门冬 麦门冬各6克 赤芍药 白芍药 知母 黄柏 五味子 柴胡 地骨皮各6克 甘草 陈皮 厚朴各4.5克

制法上二十味,研成粗末。

功能主治主劳证骨蒸体虚。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淋浊,加萆薢、乌药、猪苓、泽泻;便涩,加苦杖、木通、石韦、萹蓄;遗精,加龙骨、牡蛎、莲须、莲心;燥热,加滑石、石膏、青蒿、鳖甲;盗汗,加牡蛎、浮麦、黄耆、麻黄根。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5个,莲心5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150毫升,一日三次。与保和汤间服。

备注原方中甘草、陈皮、厚朴无用量,现据《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补。

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处方16、琥珀人参丸

处方人参 五灵脂各30克 琥珀 肉桂 附子(生)各15克 赤茯苓 川芎 沉香 穿山甲(煅)各9克

制法上药为末,浓煎苏木汁为丸。

功能主治治血蛊。

用法用量每服6克,早暮用温酒各送一服。

备注原书云:“此人参与五灵脂并用,最能浚血,血蛊之的方也”。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17、疏风五苓散

处方防风5克,泔浸苍术6克,肉桂3克,羌活3克,猪苓9克,泽泻9克,赤茯苓9克,土炒白术9克。

功能主治疏风利湿。主风湿袭于下。

用法用量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18、葶苈煎

处方葶苈(纸上炒)22克 防己45克 泽漆叶 都李仁(去皮、尖,炒)各37.5克 赤茯苓(去黑皮)泽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膏)各90克 柴胡(去苗)60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水气肿满,服药不退者。

用法用量上八味,除杏仁外,粗捣筛,用水1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入杏红膏及白蜜500克,慢火煎如稀饧。二岁儿每服l.5克,用温水调下,渐加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处方19、葛根汤

处方葛根6克 赤芍药4.5克 赤茯苓1.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风胜,加荆芥、防风、薄荷叶;火盛,加连翘、生地、丹皮、牛蒡子。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六

处方20、加味四苓散

处方人参减半 白术(去芦)赤茯苓(去皮)猪苓 泽泻 香薷 石莲肉 麦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心祛暑,健脾利湿。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而有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21、贝母散

处方贝母22.5克(煨令微黄)百合22.5克 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30克(炙微赤,锉)赤茯苓22.5克 麻黄30克(去根、节)石膏6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柴胡30克(去苗)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宜肺平喘。主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3.7克,煎至2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处方22、六郁汤

处方陈皮,(去白)3克 半夏(汤泡七次)苍术(米泔浸)抚芎各3克 赤茯苓 栀子(炒)各2.1克 香附6克 甘草(炙)1.5克 砂仁(研细)1.5克

功能主治治诸郁。

用法用量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如气郁,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如湿郁,加白术,倍苍术;如热郁,加黄连,倍栀子;如痰郁,加南星、枳壳、小皂角;如血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蘖面。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

处方23、木瓜丸

处方木瓜30克(干者)赤茯苓30克 冰香15克 桂心7.5克 沉香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30克 柴胡30克(去苗)高良姜30克(锉)赤芍药15克 槟榔60克 吴茱萸22.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脚气。心腹胀满,脚膝浮肿,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

处方24、泽泻汤

处方泽泻 升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决明子(微炒)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实(去瓤,麸炒)芍药各30克 栀子仁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黄柏(去粗皮)细辛(去苗叶)白术各15克 柴胡(去苗)120克 桑根白皮(锉,炙)60克 青葙子30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肝热目赤,视物不清,积年青盲,视不见物。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后、临卧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处方25、辛夷汤

处方辛夷(去毛)甘菊花(去枝叉)吴白芷 前胡(去芦头)川芎 薄荷叶(去土)石膏 白术 赤茯苓(去皮)生干地黄 陈橘皮(去白)各30克 甘草(炙)60克

制法上药同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热邪壅肺,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咛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日服三次。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26、桔梗散

处方桔梗30克(去芦头)知母30克 柴胡30克(去苗)杏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人参30克(去芦头)鳖甲3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郁李仁30克(汤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30克白前30克 槟榔15克 半夏30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微炒)

制法上药捣筛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肺劳,痰唾稠粘,日晚即寒热,面色赤,胁肋妨满。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每于食盾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27、阿胶梅连丸

处方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不细者再炒,研细)乌梅肉(去核,炒)黄柏(锉,炒)黄连 当归(焙)赤芍药 干姜(炮)赤茯苓各15克

功能主治阴虚下痢五色,腹痛,至夜发热。

用法用量上药研末,入阿胶研匀,水丸,如梧桐子大,小儿丸如绿豆大。每次1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送下,一昼夜五六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油腻。

摘录《宜明论方》卷十

处方28、葵子散

处方葵子 车前子 木通 瞿麦 桑白皮(炒)赤茯苓 山栀仁 甘草(微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为末。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治小儿诸淋。

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井水150毫升,加葱白6厘米,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直指小儿方》卷四

处方29、麦冬平肺饮

别名麦冬清肺饮(《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处方人参 麦门冬 赤芍 槟榔 赤茯苓 陈皮 桔梗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化痰排脓。治肺痈初起,气阴两虚,咳嗽气急,胸中隐痛,呕吐脓痰。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30、葶苈丸

处方甜葶苈15克(炒令香)郁李仁(浸,去皮、尖,熬紫色,称)22克(与葶苈二味别研如膏,令极匀)白术15克 牵牛子15克(一半生用,一半熟用)赤茯苓(去皮)桑白皮(蜜炙,锉)羌活(洗去土)汉防己 陈橘皮(去白)泽泻各22克

制法上为细末,与前二味同研,炼蜜和入臼内杵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中湿热,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初服10丸,空腹时用生姜、橘皮汤送下,每日二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为度。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四

处方31、麦煎散

别名麦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五)。

处方赤茯苓 当归 干漆(炒令烟尽)鳖甲(醋炙)常山 大黄(煨)北柴胡 白术 生干地黄 石膏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除蒸敛汗。治骨蒸黄瘦,口臭肌热,盗汗,妇人血风攻疰四肢,心胸烦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小麦50粒,煎至120毫升。食后、临卧时温服。有虚汗,加麻黄根30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太平圣惠方》

处方32、十全流气饮

处方陈皮 赤茯苓 乌药 川芎 当归 白芍各3克 香附2.4克 青皮1.8克 甘草1.5克 木香0.9克

功能主治治忧思抑郁,致生气瘿、肉瘤,皮色不变,日久渐大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33、紫菀散

处方紫菀30克(洗,去苗、土)麻黄30克(去根、节)贝母22克(煨微黄)大腹皮22克(锉)杏仁22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30克 桑根白皮30克(锉)猪苓30克(去黑皮)槟榔30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上气,发即不得眠卧,心腹胀满,喘急不能食,身面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处方34、子午丸

处方榧子(去壳)60克 莲肉(去心)枸杞子 白龙骨 川巴戟(去心)破故纸(炒)真琥珀(另研)芡实 苦楮实(去壳)白矾(枯)赤茯苓(去皮)白茯苓(去皮)文蛤 莲花须(盐蒸)白牡蛎(煅)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蒸肉苁蓉560克,烂研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45克,细研为衣。

功能主治治心肾俱虚,梦寐惊悸,体常自汗,烦闷短气,悲忧不乐,消渴引饮,漩下赤白,停凝蚀甚,四肢无力,眼目昏花,形容瘦悴。耳鸣头晕,恶风怯冷。

用法用量浓煎薢萆汤,空腹时吞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劳力、房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35、紫菀散

处方紫菀30克(去苗、土)汉防己15克 桂心15克 细辛15克 槟榔22克 赤茯苓15克 桑根白皮15克(锉)大腹皮15克(锉)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甜葶苈15克<微炒)木香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产后风虚,遍身浮肿,上气喘咳,腹胁妨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处方36、清宁散

处方桑白皮(炒)葶苈<炒)赤茯苓 车前子栀子仁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心肺蕴热发惊,甚则搐掣,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生姜、大枣煎服。

摘录《直指小儿方》卷一

处方37、柴胡散

处方柴胡45克 赤茯苓 麦门冬各30克 枇杷叶(去毛)人参 橘红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妊娠心烦,头目昏重,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或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4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三

处方38、止衄散

处方黄耆18克 当归 赤茯苓 白芍药 干地黄 阿胶各9克

制法上药研末为散。

功能主治治久衄发热。

用法用量每次9克,半饥时用麦门冬煎汤调服,一日三次。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39、半夏散

处方半夏(汤洗七遍去滑)45克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30克 赤茯苓30克 紫苏叶30克 诃黎勒皮45克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90克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行气散结,化痰利咽。主气郁痰结,咽喉中如有炙脔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40、通苓散

处方猪苓(去皮)白术(去芦)泽泻(去毛)赤茯苓(去皮)车前子 木通 茵陈 瞿麦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健脾止泻。治温热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灯心、麦门冬适量,煎至150毫升,温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41、半夏散

处方半夏(汤洗七遍去滑)30克 射干30克 牛蒡子(微炒)30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22克 羚羊角屑22克 桔梗(去芦头)22克 昆布(洗去咸味)22克 槟榔22克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5克 赤茯苓22克 甘草(炙微赤,锉)15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宜肺理气,化痰软坚。主气郁痰凝,结成瘿气,咽喉肿塞,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42、牵牛汤

处方牵牛子 槟榔(煨,锉)木香 赤茯苓(去黑皮)陈橘皮(去白,焙)各30克

制法上五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水肿,脚气,奔豚气,上攻心胸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三两沸,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43、六和汤

处方缩砂仁 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 甘草(炙)各30克 赤茯苓<去皮)藿香叶 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60克 香薷 厚朴(姜汁制)各120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44、葵子汤

别名葵花汤(《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处方赤茯苓(去皮)木猪苓(去皮)葵子 枳实(麸炒)瞿麦 木通(去节)黄芩 车前子(炒)滑石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滑窍。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咽肿不利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5、天门冬散

处方天门冬(去心)桑白皮(锉)赤茯苓 柴胡(去苗)百合 紫菀(洗,去苗、土)兰叶 甘草(炙微赤,锉)各15克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心胸烦闷,体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克,加生姜少许,用水150毫升,煎取75毫升,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46、橘皮竹茹汤

处方赤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叶(拭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 半夏(汤洗7次)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降逆止呕,和胃清热。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7、酸枣仁汤

处方酸枣仁(微炒)60克 人参30克 石膏(碎)15克 赤茯苓(去黑皮)22.5克 桂(去粗皮)15克 知母(切,焙)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发汗后,不得眠睡,或虚劳烦扰,气奔胸中不得眠。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亳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48、破饮丸

处方旋复花240克 白术530克 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180克 枳实(麸炒)60克 赤茯苓(去皮)210克

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寒饮停积不散,时呕痰沫,头眩欲倒,膈脘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熟水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49、蒺藜丸

处方白蒺藜30克(微炒,去刺)秦艽30克(去苗)羌活15克 苦参(锉)15克 黄芩15克 赤茯苓30克 细辛15克 枳壳22.5克(麸炒微黄,去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微黄)9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搜风清热,祛湿止痒。治风湿热毒客于肌肤,遍身瘙痒,生痞瘰。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以温蜜汤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处方50、桑白皮散

处方桑白皮(炒)桔梗 川芎 防风 薄荷 黄芩 前胡 柴胡 紫苏 赤茯苓 枳壳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壅,咳嗽连声,胸闷心烦,喉间有血腥气者。

用法用量每服21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处方51、续断饮

处方延胡索(微炒)当归 川芎 牛膝 川续断 赤芍药 辣桂 白芷 五灵脂(炒)羌活各7.5克 赤茯苓 牵牛(炒,取末)半夏(制)甘草(炙)各11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肿赤纹,名曰血分水。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4片,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七

处方52、紫苏散

别名紫苏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紫苏茎叶30克 桑根白皮30克(锉)赤茯苓30克 羚羊角屑22克 槟榔22克 木香15克 桂心15克 独活15克 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60克(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处方53、商陆散

处方商陆30克 赤小豆27克 木通15克(锉)泽泻15克 赤茯苓15克 生姜7.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葱白3茎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治水气,脚膝浮肿,上攻心腹,胸闷喘息,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煎至230毫升,去滓,分三次,空腹时温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九三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54、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22克 猪苓22克(皮黑皮)海蛤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木香15克白术15克 桑根白皮22克(锉)赤茯苓22克 槟榔30克 紫苏茎叶30克 木通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虚劳四肢浮肿,呼吸喘促,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处方55、顺气散

处方陈皮3克 枳壳 槟榔 大腹皮各2.1克 紫苏茎叶2.4克 白术3克 赤茯苓3克 甘草0.9克 桑白皮2.4克

功能主治理气除满。治妊娠胸膈满闷,气壅喘嗽,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五

处方56、消核丸

处方橘红(盐水炒)赤茯苓 熟大黄 连翘各30克 黄芩 山栀各24克 半夏 元参 牡蛎 花粉 桔梗 栝楼各21克 僵蚕15克

制法共研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软坚消肿。治结核经年,不红不痛,坚而难移,久而逐渐肿疼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每日三次,温开水进下。

摘录《类证治裁鲁》卷八

处方57、苦葶苈丸

处方苦葶苈(纸上炒)39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9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2克 防己30克 赤茯苓(去黑皮)紫苏叶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各15克

制法上七味,除杏仁、郁李仁外,余均捣罗为末,再与二仁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气喘满,小便赤涩,腰腿浮肿,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橘皮汤下,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58、清金润燥天门冬丸

处方天门冬(去心,焙)45克 百合 前胡 贝母(煨)半夏(汤洗去滑)桔梗 桑白皮 防己 紫菀 赤茯苓 生地黄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研如膏)各22.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治肺脏壅热,咳嗽痰稠。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拘时,生姜汤下,日三服。

摘录《医门法律》卷五

处方59、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30克 木通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锉)赤茯苓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大腹皮15克(锉)牵牛子30克(微炒)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水气溢于皮肤,四肢肿满,上气喘急,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葱白7寸,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60、皂角化痰丸

处方皂角(木白皮,酥炙)白附子(炮)半夏(汤洗七次)天南星(炮)白矾(枯)赤茯苓(去皮)人参各30克 枳壳(炒)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劳风。心脾壅滞,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嗌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愤。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温水送下。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