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兰科(Orchidaceae)天麻属无根无绿叶、由真菌供应基本营养的多年生草本。又名赤箭、鬼督邮。球茎供药用。中国、朝鲜、日本和苏联的远东地区均有分布。中国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南、湖北、辽宁、吉林、西藏、台湾等省(自治区),其他省区亦有引种栽培。

天麻球茎肉质肥厚、长圆形,环节均匀,节上生薄膜状鳞片,顶端混合芽抽出直立的地上茎,高100~120厘米。叶退化成黄褐色膜质鳞片,互生。总状花序顶生,两性花,花被合生,歪壶状,黄绿色。蒴果近圆形,有6条纵缝线。种子细小,纺锤形,有胚,无胚乳(见彩图)。生产上将混合芽(俗称鹦哥嘴)已分化完成的球茎称为箭麻,未分化完成者称为白麻,其中麻体最小的称麻米。白麻、麻米可用作无性繁殖的称种麻。箭麻开花后及种麻产生新生子麻后,原来的麻体都称母麻。

图 天麻

天麻种子在适宜环境中吸水膨胀,某些真菌菌丝侵入并被种子的胚细胞所消化,分生细胞分裂,使胚胀大挤出种皮,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又与蜜环菌 (Armillaria-mellea)结合,获得营养而长大,并在周身萌发多个营养繁殖茎,其上着生子麻。越冬期营养繁殖茎多消亡,子麻分离,蜜环菌菌索又侵入分离后的子麻中摄取营养。当菌丝体深入子麻中柱外消化层细胞处时,大部分被皮层细胞分解吸收,剩余的被消化层细胞所消化,促使天麻生长。此时顶端及周身又萌发营养繁殖茎,产生各级子麻,依次长成麻米、白麻和箭麻。箭麻再经越冬后抽茎开花结子。完成上述生活史至少需要2年。

天麻喜荫凉湿润环境,它和蜜环菌在0℃左右都能安全越冬。蜜环菌菌索在 8℃左右开始生长,种麻在15℃萌发,生长适温均为25℃左右。喜相对湿度较高的新鲜空气及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砂壤土。土壤湿度一般要保持在50%左右;但在早春、秋末非旺盛生长期,土壤宜稍干。由于蜜环菌的抗逆能力通常强于天麻,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常使衰弱的天麻球茎为蜜环菌所分解,需加强管理予以防止。

天麻培育的首要步骤是培养优良的菌材。其方法是冬季砍伐青冈、麻栎等树木锯成段,砍出鱼鳞口,接上蜜环菌菌种后埋于窖内,并充分满足蜜环菌所需生长条件,使蜜环菌侵入树段并产生大量红褐色菌索,即成菌材。通常再将菌材间隔置于树段间,进一步扩大培养,供生产上应用。繁殖方法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于天麻收获后至翌年3月进行,冬栽或春栽均可。如在山坡地栽培多用坑窖,将菌材平放窖内作菌床,然后将种麻置于紧靠菌材处,用腐殖质土为填覆物。在山洞、地道内栽培时用堆窖,以等体积黄沙和稻壳混合作填覆物。采用有性繁殖时,先在菌材周围铺青冈等树的落叶作成树叶菌床,然后将成熟的种子撒于菌材下树叶层上,加填覆物。

栽培上的关键措施在于掌握填覆物适当的水分含量,同时疏松表土,清除杂草、杂菌,防治虫害和覆盖等。冬季箭麻停止生长后即可进行收获。作种麻用的白麻要摘除营养繁殖茎后栽种;或埋入稍湿润的砂土中,置于3℃左右荫凉处保存。其余则洗净、分级、隔水蒸透,投入明矾水中,冷却后晒干或在60℃下烘干,即成“明天麻”,供药用。

球茎含有天麻苷、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醇、β-谷甾醇、胡萝卜苷、柠檬酸、柠檬酸单甲酯、棕榈酸、香荚兰醇等。作中药功能熄风、定惊、止晕,主治眩晕头痛、四肢痉挛、小儿惊风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