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深肺腑

感深肺腑,肺腑:指内心深处。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感深肺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ǎn shēn fèi fǔ
成语注音
ㄍㄢˇ ㄕㄣ ㄈㄟˋ ㄈㄨˇ
成语简拼
GSFF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感深肺腑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肺腑:指内心深处。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感人肺腑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成语造句

(1)成语「感深肺腑」是一个补充式成语。

(2)成语感深肺腑和心情有关。

(3)诚诚不会写成语“感深肺腑”的最后一个字。

(4)红红写不出成语“感深肺腑”,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5)牢姐姐给朵薇和汝鹃讲述了“感深肺腑”的典故。

(6)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感深肺腑”几个大字。

(7)张家畈镇中学的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感深肺腑”。

(8)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分字解释

肺腑

肺腑:[fèifǔ] 肺脏。内心深处;心腹。这一席话的确发自肺腑。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三国演义》。

感:gǎn 1、<动>感动。《愚公移山》:『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窦娥冤》:『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我尸骸现。』2、<动>感触;感慨。《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3、<动>感叹。《归来去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琵琶行》:『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4、<形>感伤。《秋声赋》:『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5、<动>感觉;感受。《庄子·刻意》:『感而后应,迫而后动。』《红楼梦》:『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6、<动>感激;感谢。张华《答何劭》:『是用感嘉贶,写出心中诚。』

深:shēn 1、<形>水深,与『浅』相对。《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2、<形>深远,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游园》:『人立小庭深院。』3、<形>时间久。《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梦啼妆泪红阑干。』4、<形>程度深。《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5、<形>苛刻;严厉;刻毒。《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6、<形>深刻;深入。《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形>茂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8、<副>很;非常。《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孤望。』

肺:fèi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人的肺在胸腔中,左右各一,和支气管相连。由心脏出来带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肺动脉到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变成带氧的血液,经肺静脉流回心脏。也叫肺脏。

腑:[fǔ] 〈形〉腐烂的。如:腑水(腐水,臭水);腑冷(腐烂散落)。

感:《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古禫切,甘上声。《广韵》动也。从心咸声。《增韵》格也,触也。《易·咸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又《字汇补》户坎切。与撼通。《诗·召南》无感我帨兮。又《集韵》《正韵》□胡绀切。与憾通。恨也。《左传·昭十一年》唯蔡於感。咸有感义,故感字从咸。

深:《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式针切,音□。水名。《说文》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又邃也。《增韵》深者,浅之对。《诗·邶风》深则厉,浅则揭。又深微也。《易·系辞》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礼·深衣疏》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又州名。《韵会》后汉博陆郡,隋置深州。《广舆记》今属真定府。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禁切,音谂。度浅深曰深。《周礼·地官》以土圭测土深。

肺:《未集下·肉字部》《广韵》方废切《集韵》《韵会》芳废切,□音□。《说文》金藏也。《玉篇》肺之言敷也。《正字通》肺主藏魄,六叶两耳,凡八叶,附脊第三椎,配胷中与大肠表里,为阳中大阴,通於秋气。《素问》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礼·曲礼》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注〉礼,食杀牲则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谓不杀牲为盛馔也。又《月令》孟夏之月,祭先肺。《史记·乐书》商动肺而和正义。《淮南子·精神训》肺为气。《释名》肺,□也。言其气□郁也。《博雅》肺,费也。又肺石。《周礼·秋官·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注〉肺石,赤石也。〈疏〉必使之坐赤石者,使之赤心不妄告也。又《正韵》削木札。《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诸侯子弟若肺腑。〈注〉喻人主疎末之亲,如木札出於木,树皮附於树也。《前汉·楚元王传》臣幸得托肺附。〈注〉一说肺谓斫木之肺札也。《扬子·太□经》肺附乾餱。〈注〉削曰肺,杮曰附。《正字通》杮附木,如肺附肝,杮胏与肺别,此义之不可通者也。韵会、读书通不详考,肺伪为胏,胏伪为杮,皆谓肺、胏、杮音义互通,误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普盖切《正韵》滂佩切,□音霈。《广韵》茂貌。《诗·陈风》东门之杨,其叶肺肺。〈传〉盛貌。《释文》普贝反,又蒲贝反。又《集韵》或作胇。《诗·大雅》自有肺肠。《释文》肺,本又作胇。

腑:《未集下·肉字部》《广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正韵》斐古切,□音甫。《玉篇》脏腑。《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诸侯子弟若肺腑。《抱朴子·至理卷》破积聚於腑臓。又《玉篇》本作府。《金匮论》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注〉五藏属里,藏精气不泻,故为阴。六府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又《集韵》《韵会》□符遇切,音附。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