刿目怵心

刿目怵心,刿:刺伤;怵:惊动。指触目惊心。

刿目怵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ì mù chù xīn
成语注音
ㄍㄨㄟˋ ㄇㄨˋ ㄔㄨˋ ㄒㄧㄣ
成语简拼
GMCX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劌目怵心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刿:刺伤;怵:惊动。指触目惊心。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触目惊心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触目惊心、刿心怵目

成语接龙

1、刿目怵心→心辣手狠→狠心辣手→手高手低→低声下气→气消胆夺→夺人所好→好酒贪杯→杯酒言欢→欢声雷动→动辄得咎→咎有应得→得胜回朝→朝成暮毁→毁不危身→身外之物→物稀为贵→贵在知心→心劳意攘→攘权夺利→利绾名牵→牵萝莫补→补过拾遗→遗大投艰→艰苦卓绝→绝无仅有→有本有原→原原本本→本相毕露→露尾藏头→头破血流→流水游龙→龙眉凤目→目酣神醉→醉玉颓山→山摇地动→动之以情→情意绵绵→绵绵不断→断金零粉→粉白墨黑→黑价白日→日久岁深→深切着明→明抢暗偷→偷工减料→料峭春寒→寒心销志→志盈心满→满面红光→光华夺目→目击道存→存亡续绝→绝子绝孙→孙庞斗智→智圆行方→方员可施→施仁布德→德重恩弘→弘毅宽厚

2、刿目怵心→心长力短→短兵相接→接连不断→断雁孤鸿→鸿章巨字→字里行间→间不容息→息息相关→关山阻隔→隔壁听话→话中带刺→刺心裂肝→肝胆欲碎→碎骨粉尸→尸鸠之平→平地起雷→雷霆万钧→钧天广乐→乐道安命→命辞遣意→意气相投→投壶电笑→笑傲风月→月坠花折

3、刿目怵心→心安理得→得不补失→失魂落魄→魄荡魂摇→摇笔即来→来处不易→易地而处→处高临深→深闭固拒

4、刿目怵心→心安神泰→泰山盘石→石沉大海→海北天南→南船北车→车尘马足→足兵足食→食案方丈→丈尺权衡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至于其他骨肉之间,眈眈逐逐之态,随事随处一一标而出之,足令人刿目怵心者,不一而足。▼季新《新评》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刿目怵心”几个大字。

(2)清水县第五中学的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刿目怵心”。

(3)蕊蕊不会写成语“刿目怵心”的最后一个字。

(4)小淙写不出成语“刿目怵心”,导致语文测试才考了97分。

(5)志隆大哥哥给郭珍和寻秋介绍了“刿目怵心”的历史典故

(6)前往金华市第十一中学的公车上,洁敏叔叔给立亚和贝宇讲解了『刿目怵心』的历史故事。

(7)至于其他骨肉之间,眈眈逐逐之态,随事随处一一标而出之,足令人刿目怵心者,不一而足。见季新《<红楼梦>新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至于秦汉之文,莫不洞达駘宕,刿目怵心。』

分字解释

刿:guì <动>刺伤;划伤。《老子》:『廉而不刿。』

目:mù 1、<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2、<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4、<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目而后得。』5、<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论] (1)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2)肤浅之论。

怵:chǔ 1、<动>恐惧,害怕。陆机《文赋》:『虽杼轴于予杯,怵他人之我先。』(杼轴:喻诗文的组织、构思。)[又] 警惕。《庄子·养生主》:『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形>悲伤。《礼记·祭统》:『心怵而奉之以礼。』xù<动>引诱,诱惑。《汉书·食货志》:『善人怵而为奸邪,愿民陷而之刑戮。』[怵惕] 惊骇,戒惧。[怵心刿目] 惊心动目。刿,刺。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雕琢者所为也。』

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刿:《子集下·刀字部》《唐韵》居卫切《集韵》《韵会》姑卫切,□音蹶。《说文》利伤也。从刀,岁声。《广韵》割也。《礼·聘义》君子比德于玉,廉而不刿,义也。又人名。《前汉·古今人表》鲁曹刿。

目:《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韩诗外传》心之符也。《礼·郊特牲》气之清明者也。易说卦离为目。〈注〉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书·舜典》明四目。〈注〉广四方之视,以决天下壅蔽。又《博雅》视也。凡注视曰目之。《史记·□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动目以谕也。《前汉·高帝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又含怒侧视也。《周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尔雅》要也。《周礼·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见也。《公羊传·桓二年》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注〉目,见也,斥见其恶也。又称也。《谷梁传·隐元年》段,郑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注〉谓称郑伯。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又节目。《礼·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目则木理之精。又题目。《后汉·许劭传》曹操微时,常求劭为己目。〈注〉命品藻为题目。《晋书·山涛传》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又凡目。《周礼·天官·小宰》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传·僖五年》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事也。又科目。《旧唐书·懿宗纪》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土,有诸科,有武举,常选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又黄目,周彝名。《礼·明堂位》郁尊用黄目。又晖目,鸩鸟也。《淮南子·缪称训》晖目知晏。〈注〉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晖目先鸣。又比目,鱼名。不比不行。亦谓之鲽。见《尔雅·释地》。又横目,傅草别名。鬼目,苻草别名。俱见《尔雅·释草》。又海外有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见《山海经》。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两峰,峰顶各一池,若天左右目。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目县,属幷[同并]州。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目州隷陇右道。又姓。《潜夫论》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后。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汉·西城传》马耆目宿。《史记·大宛传》作苜蓿。又叶莫笔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穷志,貌有饥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跃舟船之檝。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

怵:《卯集上·心字部》《唐韵》丑律切《集韵》《韵会》敕律切,□音黜。《说文》恐也。《书·囧命》怵惕惟厉。又凄怆也。《礼·祭统》心怵而奉之以礼。又《广韵》辛律切《集韵》《韵会》《正韵》雪律切,□与訹通。《说文》诱也。《贾谊·服赋》怵迫之徒,或趋西东。〈注〉怵,为利所诱也。又《集韵》休必切,音獝。《博雅》狂也。与□同。

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