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均之世

鸿均之世,鸿:大;均:平。指天下太平,人心安定。

鸿均之世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jūn zhī shì
成语简拼
HJZS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鴻均之世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鸿:大;均:平。指天下太平,人心安定。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太平盛世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太平盛世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昂昂不会写成语“鸿均之世”的最后一个字。

(2)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鸿均之世”几个大字。

(3)静儿大哥哥给荔珑和聂湘讲了“鸿均之世”的典故。

(4)铭铭写不出成语“鸿均之世”,导致期末考试只得了97分。

(5)玉溪第二中学的史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鸿均之世”。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

分字解释

鸿

鸿:hóng 1、<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3、通『洪』。(1)<形>大。《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鸿。』(3)<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鸿儒] 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鸿绪] 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鸿洞] (1)虚空混沌的样子。(2)弥漫无边,连成一片。

均:jūn 1、<名>通『钧』,制作陶器的转轮。《管子·七法》:『不明于则,而欲出号令,就立朝夕于运均之上。』2、<形>均匀;平均。《季氏将伐颛臾》:『不患贫而患不均。』3、<形>公平;公正。《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4、<动>均匀地分布。《与陈伯之书》:『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5、<动>权衡;衡量。《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6、<副>都;皆;全。《三元里抗英》:『均欲奋勇出城决战。』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世:shì 1、<名>三十年。《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2、<名>一生;一辈子。《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名>父子相继为一世。一代人。《殽之战》:『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又] 世世代代。《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4、<名>时代。《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名>朝代。《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6、<名>当代;当世。《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7、<名>年;岁。《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8、<名>人世;世间;社会。《涉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又] 世人。《信陵君窃符救赵》:『此子贤者,世莫能知。』

鸿

鸿:《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户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鸿,鹄也。《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又通作洪,大也。《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楚辞·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尙之。〈注〉鸿,大水也。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注〉鸿,佣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即上文强是也。杀,即上文弱是也。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又鸿沟。《史记·苏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荥阳。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又姓。卫大夫鸿骝魋,见《左传》。鸿安丘,见《后汉书》。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又《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又鸿蒙,元气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又《集韵》《类篇》□虎孔切,音嗊。义同。又《集韵》胡贡切,音□。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又《字汇》古送切,音贡。《淮南子·精神训》澒蒙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又叶胡光切,音黄。《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考证:(搏身而鸿。)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永。)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注〉鸿蒙,东方日所出地。)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

均:《丑集中·土字部》《唐韵》居匀切《集韵》《韵会》《正韵》规伦切,□音钧。《说文》平也。《诗·小推》大夫不均。《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法,均齐天下之政。《春官》军礼有五二日大均之礼,恤衆[音zhòng]也。又调也。《诗·小雅》六辔既均。又徧也。《易·说卦》坤为均。《庄子·寓言篇》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循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又天子设四代之学,曰成均,见《礼·文王世子注》。又造瓦之具,旋转者也。董仲舒曰:泥之在均,惟甄者之所为。又乐器。《礼·乐记》乐所以立均。《尚书疏》堂上之乐,皆受笙均。堂下之乐,皆受磬均。《后汉·律正志》冬夏至,□八音,听五均。〈注〉均,长七尺,系以丝,以节乐音。又均服,戎服也。《左传·僖五年》均服振振。亦作袀。又地名。均,古麇国,在襄阳。《唐书·中宗纪》嗣圣元年,太后迁帝房州。又迁于均。又《集韵》王问切《正韵》禹愠切,□音韵。《说文先训》古无韵字,均即韵也。又与专切,音沿。《史记·夏本纪》均河海,通淮泗。《郑元曰》均读沿。又叶古顽切,音鳏。《韩愈·孟郊失子诗》问天生下人,薄厚胡不均。夫曰天地人,由来不相关。又通作钧。《书·泰誓》厥罪惟钧。又或作旬。《礼·内则》旬而见。《周礼·地官》均人公旬用三日。〈注〉均古通旬。别作□。考证:(《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法,钧齐天下之政。)谨照原文钧改均。(又地名。均,古麋国,在襄阳。)谨按春秋左传有麇国无麋国,麋改麇。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世:《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卋《广韵》舒制切《集韵》《韵会》《正韵》始制切,□音势。代也。《诗·大雅》本支百世。又《论语》必世而后仁。〈注〉三十年为一世。《左传·宣三年》王孙满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维摩经》大千世界。〈注〉世谓同居天地之间,界谓各有彼此之别。又姓。《风俗通》秦大夫世钧。又与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肤爪发,随世随落。〈注〉世与生同。又《韵补》叶私列切,音薛。《诗·大雅》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叶上拨。拨音撇。《晋书·乐志》匡时拯俗,休功盖世。宇宙既康,九有有截。《集韵》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