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篇巨著

鸿篇巨著,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②』。

鸿篇巨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piān jù zhù
成语简拼
HPJ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鴻篇巨著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②』。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形容篇幅长的作品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鸿篇巨制、巨制鸿篇、鸿篇巨帙

成语接龙

1、鸿篇巨著→著书立说→说千道万→万夫莫当→当世无双→双宿双飞→飞粮挽秣→秣马脂车→车无退表→表里受敌→敌力角气→气逾霄汉→汉官威仪→仪静体闲→闲不容砺→砺带河山→山容海纳→纳垢藏污→污手垢面→面面相覩→覩始知终→终南捷径→径行直遂→遂心满意→意气风发

2、鸿篇巨著→著述等身→身价百倍→倍日并行→行不副言→言过其实→实心实意→意气用事→事在萧墙→墙头马上→上烝下报→报李投桃→桃蹊柳陌→陌路相逢→逢机立断→断齑画粥→粥粥无能→能不称官→官法如炉→炉火纯青→青蝇吊客→客死他乡→乡利倍义→义愤填膺→膺箓受图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第二实验中学的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鸿篇巨著”。

(2)佳兴叔叔给振君和琛镐讲了“鸿篇巨著”的历史故事。

(3)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鸿篇巨著”几个大字。

(4)铭铭不会写成语“鸿篇巨著”的最后一个字。

(5)芮芮写不出成语“鸿篇巨著”,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6)他想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部鸿篇巨著,传之不朽,这无异于夸父逐日,实在是不自量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柯灵《香雪海·散文——文学的轻骑队》:『我们这时代是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是产生诗的时代,也是产生绚烂多采、争妍斗胜的散文的时代。』

分字解释

巨著

巨著:[jùzhù] 篇幅长或内容丰富给人深刻印象的著作。一部六卷本巨著。

鸿

鸿:hóng 1、<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3、通『洪』。(1)<形>大。《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鸿。』(3)<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鸿儒] 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鸿绪] 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鸿洞] (1)虚空混沌的样子。(2)弥漫无边,连成一片。

篇:piān 1、<名>文章的单位或组成部分。古代文字写在竹简上,把首尾完整的诗或文用绳子或皮绳编连在一起叫做『篇』。[引] 首尾完整的诗文或一部书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2、<名>泛指文章书籍。常『篇章』、『篇籍』连用。《论衡·超奇》:『或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

巨:jù 1、<形>大。《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事无巨细,亮皆专一。』2、<副>通『讵』,表示反问。难道,哪里。《汉书·高帝纪上》:『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

著:zhù 1、<动>显露。《中庸》:『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2、<形>显著。《商君书·错法》:『如此,则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强矣。』3、<动>写作。《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zhuó 1、<动>附着。《论积贮疏》:『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2、<动>穿。《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3、<动>居于;处在。《赤壁之战》:『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4、<动>加上。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鞭] 挥鞭策马,比喻努力向前。[著题] 切题。

鸿

鸿:《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户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鸿,鹄也。《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又通作洪,大也。《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楚辞·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尙之。〈注〉鸿,大水也。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注〉鸿,佣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即上文强是也。杀,即上文弱是也。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又鸿沟。《史记·苏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荥阳。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又姓。卫大夫鸿骝魋,见《左传》。鸿安丘,见《后汉书》。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又《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又鸿蒙,元气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又《集韵》《类篇》□虎孔切,音嗊。义同。又《集韵》胡贡切,音□。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又《字汇》古送切,音贡。《淮南子·精神训》澒蒙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又叶胡光切,音黄。《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考证:(搏身而鸿。)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永。)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注〉鸿蒙,东方日所出地。)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

篇:《未集上·竹字部》《广韵》芳连切《集韵》《韵会》纰延切《正韵》纰连切,□音偏。《正韵》□成章也。《前汉·武帝纪》元光元年,诏贤良咸以书对,着之於篇。《诗·关雎疏》篇,徧也。出情铺事,明而徧也。又《说文》关西谓榜曰篇,笞掠也。又竹名。《诗·卫风》绿竹猗猗。〈传〉篇竹也。〈疏〉似小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山名。《山海经》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又姓。《韵会》周大夫史篇之后。又《字汇补》同翩。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邻。陆氏曰:轻举貌。又叶批笭切。《道藏歌》白帝行炁道当新,名书紫府得其篇,西龟定录位真人。

巨:《寅集中·工字部》《唐韵》其吕切《集韵》臼许切,□渠上声。《说文》□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又《玉篇》大也。《孟子》为巨室。又巨万,数也。《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注〉巨万,今万万。又姓。《何氏姓苑》巨氏出南昌。《广韵》汉有巨武,为荆州刺史。又巨毋,复姓。《前汉·王莽传》有奇士,长丈,大十围,自谓巨毋霸。莽更其姓,曰巨母氏。谓因文母而霸王符也。《后汉·光武纪》作巨无霸。又《韵会》通作钜。《前汉·食货志》庶人之富者累钜万。《李贺·高轩过诗》文章钜工。又与讵同。《前汉·高帝纪》公巨能入乎。《师古曰》巨读曰讵,犹岂也。又《类篇》求於切,音蕖。未央也。《韵会》亦作渠。诗小雅庭燎注,夜未渠央。义与遽同,言未便至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