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成语简拼
JQZSXWLSBXWL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鶏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彼此不往来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鸡犬相闻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几个大字。

(2)笨笨写不出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拼音。

(3)民兴实验中学的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4)小京不会写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最后一个字。

(5)轩睿大哥哥给慧眩和瀚心讲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历史典故

(6)在去拉塔石炮台的车上,冼大爷给帆帆和夏夏讲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历史故事。

(7)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见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回:『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司马迁认为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行不通

分字解释

往来

往来:(1)去和来:大街上往来的车辆很多。(2)互相访问;交际:他们俩往来十分密切。

鸡:jī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鲜红色肉质的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

犬:quǎn狗:警犬;猎犬;牧犬;军用犬;丧家之犬;鸡鸣犬吠。

之:zhī 1、 <动> 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 <代>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 <代>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 <代> 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 <代> 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 <助>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 <助>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 <助> 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 <助> 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 <助> 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 <助> 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 <助> 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声:shēng 1、 <名> 声音。《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 <名> 乐曲;乐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3、 <名> 口音。《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4、 <动> 声称;宣布;宣扬。《 五人墓碑记》:『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5、 <名> 名声;声誉;声望。《报任安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6、 <动> 宣扬;鼓舞。《子鱼论战》:『金鼓以声气也。』7、 <名> 声势;声气。《子鱼论战》:『声盛致志,鼓儳也。』8、 <量> 表声音发出的次数。《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

相:xiàng 1、 <动> 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2、 <名> 相貌。《 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3、 <动> 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 <名> 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5、 <名> 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又] <名使动> 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6、 <名> 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xiāng 1、 <副> 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 <副> 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3、 <副> 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相与] (1)一起;共同。(2)交往;结交。[相得] 关系融洽。

闻:wén 1、 <动> 听见;听到。《木兰诗》:『不闻机杼声,惟闻闻女叹息。』2、 <动> 听说;得知。《殽之战》:『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3、 <动> 报告;上报。《童区寄传》:『愿以闻于官。』4、 <名> 见闻;知识。《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5、 <名> 名声;名誉。《论语》:『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6、 <动> 闻名;传扬。《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

老:lǎo 1、 <形> 年老;衰老。《涉江》:『年既老而不衰。』[又] <名> 年老的日子。《要做则做》:『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2、 <动> 老死。《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 <名> 老年人。《论积贮疏》:『罢夫老易子而咬其骨。』4、 <名> 对辈、长者的称呼。《过小孤山大孤山》:『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5、 <动> 敬重;尊重;敬养。《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6、 <形> 陈旧的;时间久的。《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7、 <名> 老子及其学说的省称。《进学解》:『攘斥佛老。』[老衲] 老和尚。[老拙] 老年人自谦词。

死:sǐ 1、 <动> 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 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 <名> 死去的人。《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 <形> 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 <形> 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 <动> 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 <名> 通『尸』。《汉书· 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 康居求谷吉等死。』

不:bú 1、 <副> 不,表一般否定。2、 <副> 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 <副> 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 <助> 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 <副> 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往:wǎng 1、 <动> 去;到……去。《论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 <副> 过去;从前。《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见,知来者之可追。』3、 <副> 以后;将来。《孔雀东南飞》:『其往欲何云。』

来:lái 1、 <名> 麦子。《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帝命率育。』2、 <动> 来到。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 <动使动> 使……来;招致。《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4、 <形> 将来的;未来的。《 <指南录> 后序》:『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5、 <语助> 以来,表示从过去某时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6、 <语助> 无实义,相当于『咧』、『吧』。《归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来古] 自古以来。[来归] (1)回来。(2)被夫家遗弃的女子返回娘家。(3)归附;归顺。[来苏] 从疾苦之中获得重生。[来仪] 比喻卓越的人才。[来兹] (1)来年。(2)今后。

鸡:《戌集中·隹字部》《唐韵》古兮切《集韵》《韵会》坚奚切《正韵》坚溪切,□音稽。《说文》知时畜也。《玉篇》司晨鸟。《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僆,绝有力奋。〈疏〉此别鸡属也。《春秋·说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易·说卦》巽为鸡。《书·泰誓》牝鸡无晨。《周礼·春官·大宗伯》六挚,工商执鸡。《礼·曲礼》鸡曰翰音。又《尔雅·释鸟》鶾,天鸡〈注〉鶾鸡赤羽。《逸周书》文鶾若彩鸡,成王时蜀人献之。又《尔雅·释虫》螒,天鸡。〈注〉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诗·豳风》六月莎鸡振羽。《尔雅翼》一名梭鸡。一名酸鸡。又鸡人,官名。《周礼·春官·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又《礼·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彝。又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鸡泽。〈注〉在广平曲梁县西南。又《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许之师于鸡父。〈注〉鸡父,楚地。《战国策》负鸡次之典。《前汉·地理志》郁林郡,雍鸡县。又姓。《正字通》明正统,陕西苑马寺监正鸡鸣时。《说文》籀文作鷄。互详鸟部鷄字注。考证:(《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健)谨照原文健改僆。(《前汉·地理志》欝林郡雍鸡县。)谨照原文欝改郁。

犬:《巳集下·犬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切,圈上声。《说文》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埤雅》传曰: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礼·曲礼》效犬者,左牵之。〈疏〉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则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故月令皆为犬,而周礼有犬人职,无狗人职也。但燕礼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语耳。又《礼·曲礼》犬曰羹献。《周礼·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属,故连类在此。犬有二义,以能吠止人则属艮,以能言则属兑。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其亲名之曰犬子。又《左传·隐八年》遇於犬丘。〈注〉犬丘,垂也。地有两名。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声:《丑集中·士字部》《字汇》同□。《正字通》俗声字。(声)(古文)殸《唐韵》《集韵》《韵会》书盈切《正韵》书征切,□圣平声。《说文》音也。《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传〉声谓五声,宫商角徵羽也。《礼·月令》仲夏之月,止声色。〈注〉声谓乐也。又凡响曰声。《张载·正蒙》声者,形气相轧而成。两气者,谷响雷声之类。两形者,桴鼓叩击之类。形轧气,羽扇敲矢之类。气轧形,人声笙簧之类。皆物感之良能,人习而不察耳。《韵会》韵书平上去入为四声。又声敎。《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声敎,讫于四海。《左传·文六年》树之风声。〈注〉因土地风俗,为立声敎之法。又声誉。《孟子》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注〉声闻,名誉也。又宣也。《孟子》金声而玉振之也。〈注〉声,宣也。又《諡法》不生其国曰声。〈注〉生于外家。《春秋·经传集解》继室以声子,生隐公。〈注〉声,諡也。又姓。又《韵补》叶尸羊切,音商。《韩愈·赠张籍诗》娇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侧,耳若闻啼声。

相:《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襄。《说文》省视也。又《广韵》共也。《正韵》交相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公羊传·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注〉胥,相也。相与胥音别义通。又质也。《诗·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吴都赋》相思之树。〈注〉大树也。东冶有之。又《唐韵》《正韵》□息亮切,襄去声。《尔雅·释诂》视也。《左传·隐十一年》相时而动。又《集韵》助也。《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书·立政》用劢相我国家。又《尔雅·释诂》导也。又勴也。〈注〉谓赞勉。〈疏〉乡饮酒云:相者,一人敎导,即赞勉也。又《增韵》□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观会同,则为上相。〈注〉相,诏王礼也。出接賔曰□,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卿为上□。又《广韵》扶也。《礼·礼器》乐有相步。〈注〉扶工也。又《小尔雅》治也。《左传·昭九年》□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注〉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又选择也。《周礼·春官·簭人》上春相簭。〈注〉谓更选择其蓍也。又送杵声。《礼·曲礼》邻有丧,舂不相。〈注〉相者,声以相助,歌以助舂,犹引重者呼邪许也。又相术。《左传·文元年》内史叔服能相人。又月名。《尔雅·释天》七月为相。又官名。《吕览》相者,百官之长也。《古三坟》伏牺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汉·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又计相。《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注〉专主计籍。又内相。《唐书·陆贽传》贽为翰林时,号内相。又家相。《礼·曲礼》士不名家相。〈注〉主知家务者。又《周礼·春官》有冯相氏。《夏官》有方相氏。又乐器。《礼·乐记》治乱以相。〈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以韦为表,装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又星名。《石申星经》相星在北极斗南。又江神,名奇相。见《博雅》。又太史□部有相风竿。《傅休奕相风赋》表以灵鸟,镇以金虎。以□祥风,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风鸟,夏禹所作也。又药名。《本草纲目》□相,麻黄别名。相鸟,马兰别名。又地名。《商书序》河禀甲居相。〈注〉在河北。令魏郡有相县。又州名。后魏置相州,唐曰邺都。又姓。《后汉·南蛮传》武落钟离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后秦》相云。《北齐》相愿。又相里,务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复姓。又《字汇补》音禳。《礼·祭法》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注〉相近当为禳祈,王肃又作祖迎。又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兴绝句》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陆游诗话》白乐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相欺,亦当读入声。《说文》易纬文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转注。相,思将切,省视也。□,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为二,非。

闻:《未集中·耳字部》《唐韵》《集韵》□无分切,音文。《说文》知闻也。《书·尧典》帝曰:兪,予闻如何。《礼·少仪》闻始见君子者。〈疏〉谓作记之人,不敢自专制其仪,而传闻旧说,故云。又《礼·玉藻》凡於尊者,有献而弗敢以闻。《前汉·武帝纪》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闻。又姓。《正字通》宋咸平进士闻见。明尚书闻渊。又闻人,复姓。《后汉·灵帝纪》太仆沛国闻人袭为太尉。〈注〉姓闻人,名袭,风俗通曰:少正卯,鲁之闻人,其后氏焉。又兽名。《山海经》杳山有兽焉,其状如彘,黄身白头白尾,名曰闻□,见则天下大风。又《广韵》亡运切《集韵》《韵会》《正韵》文运切,□音问。《韵会》声所至也。《诗·小雅》声闻于天。《书·吕□》□发闻惟腥。《释文》闻,音问,又如字。又《广韵》名达。《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诗·大雅》令闻令望。《朱注》令闻,善誉也。又通作问。《前汉·匡衡传》淑问扬乎疆外。又《韵补》叶无沿切,音近眠。《楚辞·九章》孤臣唫而擦泪兮,放子出而不还。孰能思而不隐兮,昭彭咸之所闻。还音旋。

老:《未集中·老字部》《广韵》卢皓切《集韵》《韵会》《正韵》鲁皓切,□音栳。《说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公羊传·宣十一年》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又《诗·郑风》与子偕老。〈疏〉没身不衰也。《礼·祭义》贵老。为其近于亲也。又《周礼·地官·乡老注》老,尊称也。又《仪礼·聘礼》授老币。〈注〉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称老。又《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注〉卿老亦卿也。又《礼·王制》天子之老。〈注〉老谓上公。又《礼·礼运》三老在学。〈注〉乞言,则受之三老。《左传·昭三年》三老冻馁。〈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又《左传·隐三年》桓公立,乃老。〈注〉老,致仕也。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又姓。《广韵》宋有老佐。又《韵补》叶朗口切。《释名》老,朽也。《史记·律书》酉者,万物之老也。又《韵补》叶满补切,姥当以此得声。《班固·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

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往:《寅集下·彳字部》《唐韵》于两切《集韵》雨两切《正韵》羽枉切,□王上声。《说文》之也。《玉篇》行也,去也。《易·履卦》素履往无咎。《书·舜典》帝曰:兪,汝往哉。《礼·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又《玉篇》古往也。《广韵》往,昔也。《易·系辞》夫易彰往而察来。《前汉·武帝纪》稽诸往古,制宜於今。又约举前事曰往往。《史记·五帝纪》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敎固殊焉。又凡以物致人曰往。《曹植·与杨修书》今往仆少小所着辞赋一通,相与刊定也。《王羲之帖》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又《集韵》於放切,王去声。归向也。《史记·孔子世家赞》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又叶尹竦切,音勇。《东方朔·七谏》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虎啸而谷风生兮,龙至而锦云往。

来:《子集中·人字部》(古文)徕《广韵》落哀切《集韵》《韵会》《正韵》郞才切,□赖平声。至也,还也,及也。《礼·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又《公羊传·隐五年》公观鱼於棠,登来之也。〈注〉登读为得,齐人谓求得为登来。又玄孙之子曰来孙。又麦名。《诗·周颂》贻我来牟。《前汉·刘向传》作饴我厘麰。亦作□。又呼也。《周礼·春官》大祝来瞽令臯舞。又姓。又《集韵》洛代切,音赉。抚其至日来。《孟子》放勳曰:劳之来之。又叶邻奚切,音离。《诗·邶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素问》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守内,病安从来。又叶郞狄切,音力。《诗·小雅》东人之子,职劳不来。叶下服。《大雅》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又叶落盖切,音赖。《屈原·离骚》因气变而遂会举兮,忽神奔而鬼怪。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又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赋篇》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考证:(《荀子·赋论篇》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谨照原书省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