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博古通今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成语注音
ㄅㄛˊ ㄍㄨˇ ㄊㄨㄙ ㄐㄧㄣ
成语正音
通,不能读作『tònɡ』。
成语简拼
BGT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博古通今
成语辨形
博,不能写作『搏』。
成语谜语
古今通
成语英文
have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knowledge
成语日文
古今(ここん)の事情(じじょう)に精通(せいつう)する
成语法文
être renseigné aussi bien sur l'ancien que sur l'actuel
成语俄文
свéдущий в дрéвней и совремéнной истóрии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成语释义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语本《孔子家语·卷三·观周》。

[成语辨析]

博古通今和『博学多才』;都含有『学问渊博;知识丰富』的意思。但博古通今偏重在通晓古今之事;『博学多才』泛指学问广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成语用法

一、[义]学问渊博,通晓古今。褒义。[类]用在『学识广博』的表述上。[例](1)我才疏学浅,怎当得起博古通今的赞赏。(2)这位老先生阅历广泛,是个博古通今的人。(3)井底之蛙也自称博古通今,真是贻笑大方。(4)他的学问渊博,不愧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学家。(5)老陈博古通今,说话时总是引经据典,让人无法反驳。(6)王老师博古通今,上课时风趣幽默,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7)由於李教授少年时勤奋好学,如今才能成为一个博古通今的学者。二、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博古知今、披古通今、通今博古、透古通今、知今博古、茹古涵今、博览古今、格古通今、博闻强识、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通经籍、博学多闻、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通达古今、通今达古

反义词

才疏学浅、不学无术、孤陋寡闻、胸无点墨、浅见寡识、菲才寡学、寡见少闻

关联成语

博古知今、披古通今、通今博古、透古通今、知今博古

成语接龙

1、博古通今→今月古月→月朗星稀→稀世之宝→宝刀未老→老谋深算→算无遗策→策马飞舆→舆死扶伤→伤心蒿目→目光炯炯→炯炯有神→神驰力困→困心横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膝之地→地网天罗→罗织构陷→陷入僵局→局骗拐带→带罪立功→功行圆满→满腹牢骚→骚情赋骨→骨寒毛竖→竖起脊梁→梁孟相敬→敬老慈幼→幼学壮行→行尸走骨→骨肉至亲→亲如骨肉→肉食者鄙→鄙俚浅陋→陋巷箪瓢→瓢泼大雨→雨丝风片→片瓦无存→存亡绝续→续凫截鹤→鹤骨鸡肤→肤寸而合→合从连衡→衡门深巷→巷尾街头→头眩目昏→昏昏欲睡→睡卧不宁→宁死不屈→屈高就下→下学上达→达官要人→人非土木→木坏山颓→颓垣败井→井井有法→法不徇情→情投契合→合情合理→理所不容→容光焕发→发无不捷→捷报频传→传诵一时→时异事殊→殊涂同致→致之度外→外强中干→干城之将→将功折过→过从甚密→密不通风→风云之志→志高气扬→扬铃打鼓→鼓角齐鸣→鸣钟食鼎

2、博古通今→今是昨非→非同寻常→常胜将军→军临城下→下笔如神→神焦鬼烂→烂若披锦→锦绣心肠→肠肥脑满→满面红光→光阴如箭→箭在弦上→上兵伐谋→谋臣武将→将机就计→计上心头→头昏眼晕→晕晕沉沉→沉毅寡言→言若悬河→河斜月落→落落大方→方头不劣→劣迹昭著

3、博古通今→今是昨非→非我族类→类聚群分→分星拨两→两手空空→空腹高心→心如悬旌→旌旗卷舒→舒头探脑→脑满肠肥→肥遯鸣高→高睨大谈→谈论风生→生肉枯骨→骨肉至亲→亲密无间→间不容息→息交绝游→游戏人世→世掌丝纶→纶音佛语→语四言三→三榜定案→案兵束甲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醒世恒言·卷一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苏生下两个孩儿,大苏小苏。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小苏名辙,字子由,别号颖滨。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

(2)《镜花缘·第五回》:『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可曾见过灵芝、铁树均在残冬开花?』

(3)《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曹)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

(4)《晋书·卷三三·石崇传》:『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5)宋·戴复古〈望江南·壶山好〉词:『壶山好,博古又通今。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直千金,四海有知音。』

(6)由於李教授少年时勤奋好学,如今才能成为一个博古通今的学者。

(7)他的学问渊博,不愧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学家。

(8)井底之蛙也自称博古通今,真是贻笑大方。

(9)这位老先生阅历广泛,是个博古通今的人。

(10)我才疏学浅,怎当得起博古通今的赞赏。

(11)…看。因向上官婉儿笑道:『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可曾见过灵芝、铁树均在残冬开花?那洛如、青囊、…——清·李汝珍《镜花缘》

(12)…顶冠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主一室之事的,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3)…辙,字子由,别号颖滨。二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天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4)…就如同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什么区别。——《增广贤文》译文

成语造句

(1)博古通今,面向未来,正确地学习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2)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博古通今”几个大字。

(3)冬冬不会写成语“博古通今”的最后一个字。

(4)关关写不出成语“博古通今”,导致语文测试才97分。

(5)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本公司已拥有一批博古通今、创意敏锐的优秀设计师、生产工程师和销售管理人员;

(6)幸爷爷给他的小孙子和孙囡讲述了“博古通今”的历史典故

(7)育红中学的司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博古通今”。

(8)看起来他好像博古通今。

(9)真正能够博古通今的人很少。

(10)她博古通今并且通晓人类语言。

(11)博古通今的萨尔成了我的好伙伴。

(12)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

(13)李大爷最爱历史,讲起话来博古通今。

(14)疏通知远,博古通今,佛狸还差得很远。

(15)井底之蛙也自称博古通今,真是贻笑大方。

(16)这位老先生阅历广泛,是个博古通今的人。

(17)诸葛亮称得上是博古通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18)我们的历史老师博古通今,受到同学们的爱戴。

(19)玄妙子道长博古通今,本就听说过龙十子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成语典源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於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後也,灭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後,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疋,坚其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於老聃,访乐於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注](1)南宫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鲁人,生卒年不详。(2)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諡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後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3)往:前往拜访。

成语典故

『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见识广大的意思,一个人如果对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晓,学问自然十分渊博。《孔子家语·卷三·观周》中记载着孔子曾对弟子南宫敬叔称赞老子,说老子的学问渊博,通晓古今,又明白礼乐的源流演变,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便要弟子驾车,前往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乐之事。後来『博古通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学问渊博,通晓古今。

分字解释

博古

博古:[bógǔ] 通晓古代的事情。雅好博古。

博:bó 1、<形>宽广;广博。《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动>增广,开阔。《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国语》以博其趣。』3、<名>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史记·游使列传》:『剧孟行大类朱家而好博。』4、<动>赌博。《书博鸡者事》:『博鸡者袁人,素无赖。』5、<动>换取;求取。《原君》:『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拚博一笑。』

古:gǔ 1、<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2、<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通:tōng 1、<动>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动>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3、<形>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4、<动>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5、<动>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6、<动>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7、<动>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通,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8、<动>通晓;精通。《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9、<副>全部;普遍。《核舟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0、<量>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通籍] 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通家] (1)世交。(2)姻亲;结为姻亲。

今:jīn 1、<名>现在;如今。《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2、<名>现代;当代。《察今》:『察今可以知古。』3、<副>将要;将会。《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4、<连>假如;如果。《庄暴见孟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博:《子集下》《十字部》《唐韵》补各切《集韵》《韵会》《正韵》伯各切,□邦入声。《说文》大通也。从十尃。尃,布也,亦声。《徐曰》十者,成数也。《玉篇》广也,通也。《增韵》普也。《荀子·修身篇》多闻曰博。又《韵会》贸易也。古琴曲有不博金。又六博,局戏。《家语》君子不博,为其兼行恶道故也。又州名。《韵会》春秋,齐之聊摄随为博州。又姓。《韵会》古有博劳,善相马。

古:《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公户切《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鼓。《尔雅·释诂》古,故也。《说文》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诗·邶风》逝不古处。《前汉·艺文志》世正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礼·祭义》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谓先祖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注〉终古,犹言常也。又贲古,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贲古县。又姓。《广韵》周太王从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汉有古初,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古暮切,音顾。亦作故,义同。《刘向·九叹》兴离骚之微文兮,兾灵修之壹悟。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姓轨于初古。又《字汇补》溪姑切,音枯。古成氏,复姓。汉广汉太守古成云。后秦古成诜,以文章参枢密。

通:《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他红切《集韵》《韵会》他东切,□统平声。《说文》达也。《正韵》彻也。《易·系辞》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礼·学记》知类通达。又亨也,顺也。《礼·儒行》上通而不困。〈注〉谓仕则上达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节卦》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又畅也。《尔雅》四时和为通正。〈注〉通,平畅也。又总也。《礼·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注〉通计三十年所入之数,使有十年之余也。又开也。《前汉·何武传》通三公官。〈注〉谓更开置之也。又□也。《前汉·夏侯胜传》先生通正言。〈注〉谓□道之也。又凡人往来交好曰通。《前汉·季布传》非长者勿与通。又《陆贾传》剖符通使。又书名。《白虎通》班固着。《风俗通》应劭着。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宜写一通。又凡物色纯者谓之通。《周礼·春官·司常》通帛为旃。〈注〉通帛,无他物之饰也。又通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铎通鼓。〈疏〉司马振铎,将军以下即击鼓,故云通鼓。又井地名。《前汉·□法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又《广韵》州名。又《韵会》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以马通薰之。又《左传·杜预注》旁淫曰通。又叶他郞切,音汤。《东方朔·七谏》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扬。衆[音zhòng]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考证:(《尔雅·释岁》四时通政。)谨按原文作四时和为通正和为二字不可删,今改尔雅四时和为通正。又尔雅无释岁今省。(《白虎通》班彪着。)谨照原书班彪改班固。(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政论一通。)谨照原书政论一通改宜写一通。(《前汉·地理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谨按语出□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法志。(又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傅以马通。)谨照原传改以马通薰之。

今:《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吟切,音金。《说文》是时也。《广韵》对古之称。《诗·召南》迨其今兮。《毛传》今,急辞也。《朱传》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圆觉经》无起无灭,无去来今。〈注〉谓过去见在未来三世。又《韵补》叶居青切,音京。《诗·周颂》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伤今。阳弱不制,阴雄坐房。从亼□会意。□,古文及字。巳往为古,逮及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