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1300字

浏览

文章包括狼图腾读后感(1348字)、《时间简史》读后感(1260字)、我是特种兵读后感(1342字)、王阳明读后感(1295字)、百年梦想,终于实现—读《走向世界的中国》后感优秀作文(1319字)、宝莲灯读后感(1297字)等1300字左右的高中一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狼图腾读后感_1300字

好多天来,不想写,总是认为自己所写,似无病呻吟,矫情的躺在地上,等待别人哄起。看了点书,或许是自己一个蜕变的时期,变化的是自己的心得,是冷静的思维,好像自己的天空,亮堂起来,也懂得了自己所需做的事。我想,这也是我不虚度的表现吧!

对于世事,人心浮躁,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将走向何方,用酒尽情挥霍自己的人生,让无聊的游戏打发,沉湎于沉沦。是的,现在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确是需要唤醒,否则,对将来的生活向往,仅变成了唯利是图,终煎熬于浅薄之中。

前些天,看到本城的现场直播公审大会,在念到一批犯人的判决的时候,很多的是有过劳教的经历,不由得思索起来,难道劳教所也不能好好的改造犯人,往往出狱很短的时间,就重蹈覆辙,是监狱体制的进步,还是世风日下的必然。

看完了《狼图腾》,听朋友说是溯源文学,我不一定能给这部小说归类,因为我只喜欢里面的情节,能从里面得到感悟就可以了。图腾,知道意思但不清晰,查了下汉典,源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人们以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作为家族或部族的标志。其中书中得出汉族的龙图腾源于狼图腾,狼图腾的深远意义以及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我对于洋洋洒洒的阐述,没有兴趣。我只希望能让现在的人,有一个具体的信仰,有一种图腾,能成为其精神的积极动力,现在的人迷茫的原因,就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就像很多人赞美的唯美的雾,其实就是灰尘沾上水汽的外衣。是一种见不得阳光的意境。

我还是很喜欢里面的狼和人的斗智斗勇,感受着血腥和不折的精神,读来振奋。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是优胜劣汰的法则的诠释,是残酷的淘汰,以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时髦的和谐的另一种解释吧!

和对手一起成长,感谢对手,感谢在激烈环境下的竞争。即使体无完肤,也心甘情愿。活出一种坦然,也就是所谓的“亮剑”精神。即使面临倒下,仍有不屈的意志,始终会战胜自己,而主宰自己。

想起党员的学习地——党校。在追求的过程中,人就需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充实,才能有一个鼓舞,我的学习地是什么?在书中,在平凡的世界里,在自己的积累的思考中。不需要镜子也能知道自己的模样,知道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干什么?那些高远的理想只能放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或者酒喝多了的时候,畅想一番。做自己所做的,实际的,贮存自己的心智,我想,目前的我,这样做,是明智的,也是唯一的。

现在年轻人的崇拜,挑起了市场经济,迷乱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温度,也恍惚了自己的心情,于是或成为钱的奴隶,或成为网的俘虏,游戏的牺牲品。当然有许多优秀的年轻人除外。青春不再的时候,再幡然醒悟。糊涂的季节出现糊涂也是正常,但美好的人生却会走偏。我不反对人生要经历教训,但我不会希望每一次经验的获得都要付出人生的种种宝贵。

看那些心动的文字,让思维穿越时空,眼界豁然开朗,也算是站起来的我的一种改变。让我的信仰日趋完善,心理变得坚强,纵横驰骋在自己的心田。

《狼图腾》看完了,没有狼这样的教师,近距离的观摩学习,即使社会上的“狼”,也披上了和善的外衣,把一切光明面敬献,而“狼”的运行程序,始终不得而知。但书中身临其境的描绘,说出的不仅仅是规则,还是一种战略方式方法,在新的环境中的演变,揭去华丽的表象,剥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化,是一种神话的升华。

成语豁然开朗: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意指眼前顿时开阔明亮起来。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後亦用“豁然开朗”形容心境忽然变得开阔畅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领悟到某个道理。[源]晋·陶潜〈桃花源记〉(据《陶渊明集·卷六》引)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典故]晋朝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内容是叙述在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渔夫,有一天沿着溪水划船捕渔,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个开满桃花、景色非常优美的地方。渔夫心里觉得十分惊讶,於是便继续向前划。到了溪水源头,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个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点点光亮,於是渔夫下船,从那个洞口走进去。本来洞口非常狭窄,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再走几十步,出现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理想世界。文内“豁然开朗”的原意是:眼前顿时开阔明亮起来。後来也被用来形容心境忽然变得开阔畅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领悟到某个道理。

成语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如:杨朔《泰山极顶》:“他们还过着这种单个的生活,未免太与世隔绝了吧?”又如:这个山区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

《时间简史》读后感_1300字

坚强,是一个伟大的人所必须具有的品质,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永远坚强不屈的精神,而霍金就是拥有这种精神的人。

斯蒂芬·霍金教授写的《时间简史》出版于1988年,回答了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的问题。

书中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膨胀,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胀之中。

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宇宙继续膨胀,将来也会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到那时,时间结束。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大爆炸之前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永远也无法知道。这就是大爆炸宇宙的理论基础。我赞成斯蒂芬·霍金教授所说的前半部分:就是我们的小宇宙发生了大爆炸到空间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的膨胀直到今天。但是,对后半部分却有疑问。我想,我们的小宇宙会不断的膨胀下去,而不是一定程度后开始收缩,成为黑洞,进而再产生一次大爆炸。!我解释为:大宇宙中有很多黑洞的存在,他们是产生大爆炸的种子,这些黑洞不断的吸收大宇宙中的物质,不断的膨胀下去,直到达到了大爆炸的临界点就会产生大宇宙中的大爆炸。产生出和我们一样的小宇宙。这些黑洞不断的吸收大宇宙中的物质,有的就是来自于其它的黑洞大爆炸产生的物质,如星系等等。就是说一个个黑洞不断的产生大爆炸,同时由于物质的聚合不断的产生黑洞。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交流的,霍金的理论说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不交流的,这就是霍金的错误所在。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是对《时间简史》认真研读后,出于敬重的质疑。我想会有权威的解释来解释我的疑问让这本书的理论更加权威。

21岁时,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这种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面对死亡,他没有低头。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的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而今年,我有幸地读到了这一本伟大著作!

书中,霍金解释了宇宙、空间、时间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内容,比如不确定性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在测量一个天体的位置与速度时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只能取其一。作者语言生动有趣而不乏深刻,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的智慧与幽默。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例如什么是红移、蓝移,什么是类星体,以及许多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东西。当然更多的,是我对这位伟大物理学家的敬佩。对一个生活强者的敬佩!

望霍金能继续快乐地生活,而我也会努力,争取成为一名成功的人。

成语可想而知: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如:宋·王楙《野客丛书》:“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壮,可想而知。”又如:你想日本人练陆军把东三省地图当作功课,其用心可想而知。——清·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我是特种兵读后感_1300字

最近一直在看我是特种兵,剧中特种兵表现出的过硬的军事素质,超强的心里素质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承诺,让我深深的感动了。我知道我爱的不是这部电视剧,也不是其中的某一个演员,而是演员们呈现出的特种兵的精神和真正的中国军人。因此,仅想写一篇文章,向我最爱的中国军人致敬。

我不是成长在部队大院,家里也没有亲人从事与军队有关的工作。但应该是从小时候爸妈单位站岗的武警叔叔们开始,就深深爱上了军队。你们是为了百姓能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汶川,青海,索马里,你们总在危险的最前沿。

思绪回到了08年的汶川。与地震同时,随着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你们,全国十多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各种渠道急奔灾区。昼夜强行军、恶劣条件下空降、紧急抢通路段,军队如此大规模的集结行动是很少见的。

到达灾区,你们没有休息,立即在灾区展开了救援。用手挖,用肩扛,在救灾一线你们履行着军人的职责。当空降某军的战士们写好遗书毅然奔赴汶川时,我被震撼了;当余震来临,有人还在喊“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时,我被震撼了;当看到你们冒着被无数石头砸到的危险,在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湍急河水的泥泞山路上用最快的速度挺进汶川时,我被震撼了;当听到你们脚被磨破了,手上流着鲜血,指甲早磨开了,却谁也没有退却没有喊痛时,我被震撼了;当看到你们体力严重透支,口渴就接雨水,口袋里的干粮早用完了,但还奔跑在山路上来回救人时,我被震撼了;当得知你们扔下新婚的妻子来救灾时,我被震撼了;当你们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迹象时,我被震撼了;当看到军民鱼水情的动人画面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太多太多的震撼,太多太多的感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因为你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灾区人民需要我们!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早已无需多说。

你们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军人,真正的中国骄傲!

滔天的洪水,刺骨的雪灾,强大的地震,在华夏大地上曾有过多少灭顶之灾,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惟一知道的,是你们总是冲在灾难的最前沿。灾难发生时,人人都是尽快地往外跑远离灾难,而你们却是个个向里冲,抢救百姓的生命财产。灾民们都爱喊:“解放军来了。”“解放军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被你们从断壁残垣中救出来的受灾民众,来不及擦去身上的血污喜极而泣……因为一看到你们,他们就有救了,他们就有了希望。因为灾后,你们还会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因为他们知道生活还会继续,并将更好。

无疑,面对毁灭性的特大地震灾害,你们成了救灾抢险的主力,这是必然的。从来你们与抗御自然灾害就没有分开过,哪里有天灾,哪里就有你们。每一次遇到自然灾祸,任何地区的民众,只要看到了你们,就会安心、安定下来。

正是有了你们,所有的灾难我们都可以渡过,所有的战争我们都能够战胜。你们好像是胜利的代名词,不会接受任何一次失败。你们又像是永远的太阳,播撒生命的希望,驱赶废墟的黑暗,照耀未来的道路。正是有了你们,在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一种力量。正是有了你们,我理解了付出与奉献。我知道有一种信念让你们变成这样,我只是能慢慢的,浅显的感觉到这种信念,并努力做到向你们一样。你们是好样的,你们是我永远的学习榜样,是我永远佩服的中国军人!

成语披荆斩棘: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意指披,割断;荆棘,泛指野生多芒刺的灌木。“披荆斩棘”指割断、斩除荆棘。比喻克服困难、扫除障碍。语本《後汉书·卷一七·冯岑贾列传·冯异》。[源]《後汉书·卷一七·冯岑贾列传·冯异》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後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溷殽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诏报曰:“将军之於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六年春,异朝京师。引见,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既罢,使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诏曰:“仓卒无蒌亭豆粥,虖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异稽首谢曰:“臣闻管仲谓桓公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典故]“披荆斩棘”原作“披荆棘”。根据《後汉书·卷一七·冯岑贾列传·冯异》的记载,西汉末年,有个名叫冯异的人,他原本是王莽的属下,帮助王莽对抗光武帝刘秀的军队。但是後来有一天他被刘秀俘虏了,刘秀仍以礼相待,令他十分感动,便与同僚一起投诚,转而为刘秀效命。冯异不但鞠躬尽瘁,为光武帝立下许多汗马功劳,帮助他平定天下,还非常贴心,在打仗时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因此从掌管文书的小官一路升为将军,又被封为阳夏侯。光武帝有一次向群臣介绍他时,说他是为自己打天下的大功臣,并且赐给他金银珠宝。光武帝用“荆棘”来比喻当时情势的纷乱,而冯异则是为他“披荆棘”,平定乱事的功臣。後来“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克服困难,扫除障碍。

成语以礼相待:用应有的礼节接待。如: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又如:他既是读书之人,须要以礼相待。——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

王阳明读后感_1300字

吕峥的《明朝一哥王阳明》让我认识了王阳明以及“王学”。作为一个对历史不擅长也不是很感兴趣的读者,能读到这样一本用通俗、风趣的语言来写的有关历史、哲学、心学的书籍,的确是一件十分幸运和值得高兴的事情。85年出生的吕峥在本书中向读者证明了他在写作才华和潜力,而敢于抒发自己独到见解的魄力与充满张力的文思,更令我赞叹不已。

有人说《明朝一哥王阳明》模仿了《明朝那些事儿》,并寄希望于借助后者的名气来增加销量。依我看,虽然两本书的作者都很年轻,文笔也都比较幽默和犀利,但是毕竟《明朝那些事儿》写的是历史,《明朝一哥王阳明》写的是哲学,前者是对大明朝成败兴衰的娓娓道来,后者则是对王阳明的一生的介绍,以及对“阳明心学”的深入浅出。两本书的侧重点不同,自然不可作比较。

也许《明朝那些事儿》让人读过之后大呼过瘾,但是从精神补给以至于有补于世的角度出发,显然《明朝一哥王阳明》更具有现实意义。毕竟书中的主角是王阳明以及他的思想。我对国学的微小积累,仅限于读过李泽厚的《论语今读》,零星的看过几集《百家讲坛》节目。因为在我印象中,诸子百家争鸣出来的结论,无非就是一些空话大道理、处世格言云云,没什么实用价值。毕竟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现如今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而只有百年基业的大杂烩国家美国,却成了世界老大。想到此处,不禁为文明古国的发展现状感到阵阵唏嘘。但是,同样是发达国家的日本,却是利用了阳明心学,完成了推动国家迅速崛起的“明治维新”。正如书中所说:错过了王阳明,中国停滞了数百年;得到了王阳明,日本有了明治维新。

王阳明究竟何方神圣?曾经担任过高中政治课代表的我,对教材中批判唯心主义的案例印象不是很深刻,因为考试的时候,只要求你掌握:唯物主义是对的,唯心主义是错的。但是究竟何为唯心主义,人民教育出版社显然没有在他们的出版物上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哪怕是一本影响了N代人、上亿莘莘学子的出版物。但是跟许多同龄人一样,王阳明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我初识并错过。

在读《明朝一哥王阳明》时,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王阳明如何“内圣外王,知行合一”、阳明心学的原理又是什么?但是正如吕峥在书中提到:不把中国思想史这本烂账算清,你就无法体认良知之学的伟大。所以像我这种对国学比较绝缘的人想一下子弄明白心学显然不可能。幸好,吕峥慷慨地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带我重温了一遍相关历史,并且又一次问候了那些曾经在语文课本上留给我辈无数文言文去背诵的思想家们。

实事求是地说,合上本书之后,我并没能掌握王学的奥义及原理。但这与我读此书的初衷并不违背——我的确读到了一本好书。又额外获得了一个新的方向供我选择,即“心学”。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我想学习国学,我可以少走不少弯路——不必在各种“子”中囫囵吞枣,只要向一哥王阳明学习就行了,不是吗?

可能有很多读者跟我持有同样的态度,就是对年轻作家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尤其是像吕峥这样初露锋芒、霸气外露的年轻作家。除了这篇评论开头的那些话之外,我希望吕峥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写出一本以诠释“阳明心学”为主的书,让更多生性驽钝之人如我者易于掌握这门伟大的思想哲学。

成语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生。如: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这群莘莘学子,长期苦无出路及至科举废止,游学成风,他们便大批地来到日本。”

成语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如:《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又如: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做假。

百年梦想,终于实现—读《走向世界的中国》后感_1300字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走向世界的中国》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奋斗,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正跨着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走向辉煌。我特别喜欢读《奥运会“零”的突破》和《北京申奥成功了》这两篇文章。《奥运会“零”的突破》讲的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北京申奥成功了》阐述了中国北京申奥的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而自豪。每次读这两篇文章,都使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分…… 一百多年以前,侵略者的嚣张和猖狂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中华民族被他们唾弃,被他们 称为“东亚病夫”。其实,难到不是吗?在全世界都在为奥运会欢呼时,我们在干什么?我们在签署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直到奥运会举办了近十届,我们才送出第一名运动员,但没进复赛就退场了,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清政府不过就是这个仓促而来又悻悻而去的唯一的一个运动员的缩影罢了。

于是,接下来的半个世纪,我们一直被“东亚病夫”这个耻辱的帽子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来。但梦始终在觉醒着,朋友,记住这一天吧,1984年7月29曰,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二十七岁的选手许海峰最后三声响亮的枪声,挑破了阴云,唤醒了这片大地上空的太阳。第一枚金牌被在奥运会史上从未得到过金牌的中国选手夺得了。中国健儿以此举干净利落的洗刷了旧中国“鸭蛋”的屈辱。“零”的突破,“东亚病夫”这个辱名的烟消云散预示着中国正在重振雄风。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亿万人的心情随着李小双的720度翻滚而翻滚,跳水小将伏明霞跃入水中的一瞬间被永远地载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当王义夫闭眼打出最后一发子弹,晕眩在赛场上时,泪水盈满了所有中国人的心,那块银牌的份量远远超过金牌,因为那里饱含了我们中国人的最高敬意!当王军霞冲出终点,身披国旗绕场慢跑在会场跑道上时,唱的是永恒的《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眼中是那红色的旗帜,心中则是一个信念——中国!

北京时间XX年7月13日22时,所有中华儿女都会永远记住这庄严时刻。当国际奥委会将要宣布XX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时,记得那时我们全家人早已守候在电视机旁,静静地,我屏住了呼吸,似乎是怕那空气的震动会改变奥运会官员手中的“决定”……当奥运官员们从座位上陆续走过来的时候,我们知道第二轮投票已经有了最终结果,几分钟里,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眼睛都在注视着走过何振良身边奥运官员们的表情,想从那细微的一个颔首中找到结果……在萨马兰奇爷爷宣布“bei jing”的一瞬间,我几乎是在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形下,从内心发出“啊”——那是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我想那一刻,北京“爆炸”了!久违了的鞭炮声、礼花声响彻了北京的上空……北京沸腾了,神州大地沸腾了。北京,这是你是光荣,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所有的努力,甘苦与期待都在这一刻心情地挥洒着。人们欢呼着、相互拥抱着,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都会因这个共同的喜庆彼此绽放出最美的笑脸!这就是奥运吗?这就是亿万中国人民魂牵梦萦的“奥林匹克”梦吗?是的!这已不再是梦想,7月13日,北京时间22时,中国人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成语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如:《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又如: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烟消云散。

成语干干净净:没有污垢、尘土、杂质。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又如:将民众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等项自由权利剥夺得干干净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宝莲灯读后感_1300字

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已经读了不少的书了,有《伊索寓言》、《西游记》、《宝莲灯》等。其中我最喜欢的的书是《宝莲灯》。

《宝莲灯》电视剧、动画片我已看过很多次了,暑假当我亲手翻开《宝莲灯》这本神话小故事书时,我还是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三圣母嫁给了一个凡人,生下了一个孩子叫沉香。她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后,便把三圣母压在了华山之下,16岁的沉香便拜孙悟空为师,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还拥有了一把神斧。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了二郎神,救出了自己的母亲。故事情节细腻感人,尤其是最后沉香和母亲相聚的时候,我感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看完这本书我感受很多很多,沉香的孝心,他为了母亲,历经千辛万苦。他刻苦练功,一心只为救出母亲,沉香母—子相逢,亲情依依,苦尽甘来。沉香那种坚持不懈,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困难的时候,不能气馁,应该向沉香学习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我长大后一定要以沉香为榜样,孝敬父母。今后,我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能低头,要面对它,幷战胜它。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要坚持不懈,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沉香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二郎神突然抓走了小沉香,要挟沉香的妈妈交出宝莲灯。无奈之中,三圣母只得把灯交出,被二郎神压在华山底下。沉香失去了妈妈,非常伤心,他从土地神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嘎妹的帮助下,沉香机智地与护灯秦俑周旋,夺回了母亲的宝莲灯,逃离天宫,踏上了寻母之路。征途中,磨难重重。鬼城、荒漠、怪石诡异多端;雪崩、地裂、沙暴恐怖惊人,这一切都没有磨灭沉香的救母之心。在经历了种种险遇之后,终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成长为一个英勇的少年。正想歌中所唱的他的爱与信念已全部融合在天地间。孙悟空为沉香的执着所感动。在他的点拨下,沉香带着小猴和白龙马直奔火山,他在嘎妹和部落人的帮助下,推倒了二郎神的石像,铸成了神斧。沉香举起神斧,与二郎神决一死战。他越战越勇,令二郎神难以招架,宝莲灯与沉香合而为一,终于把二郎神打败。云开雾散,大地回春,沉香劈开华山,救出妈妈,母—子终于相会。

沉香的妈妈明知吹灭宝莲灯,束手就擒,自己将受到严厉惩罚,万劫不复!但她为了自己的孩子,牺牲了自己。电影将沉香与母亲间的刻骨思念描画得动人心弦,我体会到了沉香对母爱的渴望。打败二郎神,救出妈妈,是他执着的追求,为了这个目标,沉香跋山涉水,历尽磨难,从一个7岁的小孩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少年,这些年中间沉香所经历的艰苦、磨难、孤独、挫折不是一个正常人所能忍受的,更何况是一个小孩!是什么在支持他坚持下去?是爱!是对妈妈无尽的思念!这就是他能坚持下去的理由。我们每天享受着妈妈的爱,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甚至根本没意识到在妈妈身边好好长大就是一种幸福!甚至有时还嫌妈妈管得太多、太严,罗嗦就像老太婆。我真庆幸不用像沉香那样苦苦追寻,妈妈一直陪在我身边,我要用心来体验、珍惜。我要学习沉香坚定、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成语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如: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又如:这些动人心弦的赠礼,使得另一些战士们难熬了。——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成语苦尽甘来:苦尽甘来[kǔ jìn gān lái],意指艰难困苦的境遇已经结束,转而逐步进入佳境。语或出《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源]《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据《诸宫调两种》引)三娘离席,今告诸亲,听奴分析:“生居村野,梢似不通礼义。当初是亡过亲爷,招召这经略为 (婿)。因与舅争闲气,夫妇便分离。伤悲,一十三载,全无信息。〇受辛懃打骂也甘心,又争知却有今日。刘郎豪贵,独掌九州元帅,方知是苦尽甘来,自古道果无虚矣。这金冠想怎戴得?对天地卜个来意,大有分,三梳这 发,重如旧日。”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三出》(据《六十种曲》引)我将你做心肝儿般看待,点污了小姐清白,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据《元曲选》引)九重天飞下纸赦书来,您三下里休将招状责。一齐的望阙疾参拜,愿的圣明君千万载,更胜如枯树花开。捱了些脓血债,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典故]“苦尽甘来”就是说苦日子已到尽头,再来就是好日子了。此语常见於戏曲小说,例如《刘知远诸宫调》。“诸宫调”为盛行於宋、金、元间的一种说唱文学。《刘知远诸宫调》讲的是五代後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故事。刘知远在落魄潦倒时被李文奎收留帮佣,并娶其女三娘为妻。李文奎死後,刘知远一家受三娘的兄嫂排挤与欺凌,他不堪受侮而弃家投军。後来刘知远终于建立了功业,入赘岳节度使家,又将昔日的糟糠妻三娘接回。三娘被接到刘府中,感叹道:“受辛懃打骂也甘心,又争知却有今日。刘郎豪贵,独掌九州元帅,方知是苦尽甘来,自古道果无虚矣。”丈夫离家的十三年,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但仍是苦守寒窑,不曾放弃。话中“苦尽甘来”四字,道尽这段日子里的一切苦楚。“苦尽甘来”这句成语便是用来指艰难困苦的境遇已经结束,转而逐步进入佳境。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