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道书。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李昌龄感应篇一卷”。南宋绍定(1228~1233)年间,宋理宗命临安(今浙江杭州)太乙宫依旧存道藏内容刻印,共8卷。《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言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该书主要思想为“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以儒家道德规范和道、释宗教规戒为立身处世之准则。认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声言人身有“三尸神”,时刻记录人的罪恶,并于庚申日上报天庭。根据罪恶的轻重大小决定人命寿夭;非义而动,背理而行,则短命而死,如罪有余辜,还将殃及子孙。“是道则进,非道则退”,则“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避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若改恶从善,将转祸为福。该书思想源流可上溯至《玉钤经》、《道戒》和《抱朴子内篇·微旨》转引的《易内戒》、《赤松子经》、《河图记命符》等书。

南宋以至明清,此书影响甚广。《正统道藏》有南宋李昌龄传、郑清之赞《太上感应篇》30卷,《重刊道藏辑要》有《太上感应篇集注》等。《道藏精华录百种》有清人俞樾撰《太上感应篇缵义》 2卷。另有刻本、注本多种。此书还流传东亚各地,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曾翻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