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鲁达,P.

图

智利诗人。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1904年7月12日生于帕拉尔城。早年丧母,父亲是铁路工人。16岁进入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学习法语。曾任驻外领事、总领事和大使等职。1945年当选为国会议员,并获智利国家文学奖。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1946年因政局变化,被迫转入地下,继而流亡国外,从事世界和平运动,到过欧、美、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1950年获加强国际和平列宁奖金。1952年政府宣布取消对他的通缉令,返回祖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1973年9月23日在圣地亚哥去世。

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作品。1921年以《节日之歌》一诗在全国学生文艺竞赛中获一等奖。第一部诗集《霞光》(1923)和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24)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自然风光,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早期写格律诗,后改写自由诗。诗集《地球上的居所》(1933)语意晦涩,格调低沉,反映了作者远离乡土时孤独忧郁的心情。1935年在马德里任职期间曾主编《绿马诗刊》,写成《地球上的居所》的第二部分。由于同情和支持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黄壤胫啊;毓笮闯芍な段靼嘌涝谛闹小(1937),讴歌英勇战斗的西班牙人民和国际纵队,谴责法西斯分子的暴行。

聂鲁达最重要的诗作是1950年完成的《诗歌总集》,它歌颂祖国,赞美拉丁美洲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水手、鞋匠、渔民、矿工等劳动者,揭露反动统治阶级。全书共分15部分,其中包括以前单独发表过的组诗《在马克丘·皮克丘之巅》、《伐木者醒来吧》和《逃亡者》等。此后陆续发表诗集《要素之歌》(1954)、《葡萄和风》(1954)、《新要素之歌》(1956)、《一百首爱情十四行诗》(1957)、《英雄事业的赞歌》(1960)等。其中《葡萄和风》表现各国人民保卫和平的斗争,是作者最喜爱的一首长诗。

《伐木者醒来吧》插图 聂鲁达赠给郭沫若的《诗歌总集》

聂鲁达晚年定居内格拉岛,撰写回忆性诗文,思想和创作都有明显的变化。死后发表的作品有回忆录《我承认,我生活过》(1974)、《我命该出世》(1978)等。

拉丁美洲文学史上,聂鲁达是现代主义思潮兴盛之后崛起的诗人,他的创作善于汲取民间诗歌的奔放精神和夸张手法,以浓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词汇,表达对于自然、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抒发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表现社会、人生的重大题材。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力量,对拉丁美洲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书目
  1. Margarita Aguirre, Genio y figura de Pablo Neruda, Buenos Aires,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