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周

西周时期王都,即镐京。周自公亶父居于岐邑,文王灭崇,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西北,沣河西),到武王时再迁居镐,又称宗周。《长安志》卷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载:“武王自酆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今沣水之东、长安之南三十里、去酆二十五里镐池,即其故都也。”

据近年考古材料所知,镐京遗址位于陕西长安西北,沣河中游东岸,北至洛水村,南至斗门镇,东到昆明池故址,西到鄗水故道,面积约四平方公里,可能相当一部分已为昆明池破坏。在洛水村北发现有建筑遗迹,在普渡村发现有西周墓葬群。

镐京遗址

因记有宗周的青铜器在周原出土,有的金文研究者怀疑宗周并非镐京而是岐邑。但金文作册卣载公大史见服于宗周,“四月既生霸庚午,王遣公大史,公大史在丰”,是公大史在一日之内由宗周到丰,两地临近。这与镐京的情形相符。

周成王时,虽兴建了东都洛邑,即成周,而王仍常居宗周。如穆王居郑(今陕西华县东),懿王徙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都是暂时的。直到幽王覆灭,周都仍在宗周,故《诗·正月》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周平王东迁后,也有沿袭西周旧称,把洛邑叫作宗周的,如《礼记·祭统》:“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郑注:“周既去镐京,犹名王城为宗周也。”西晋初年汲冢发现的战国作品《穆天子传》,记穆王事迹,而所说宗周实际上是洛邑,即晚周时这种观念的反映。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