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约686~760年前后)

唐代画家。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生活贫寒。据说早年为民间画工,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神龙间事韦嗣立,为小吏。景龙间任兖州瑕丘县尉,不久坚辞而去。以后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创作。开元间被唐玄宗召入禁中为宫廷画师,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为宁王友。他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观者如堵,名声广播。天宝间,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玄宗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758年以后,其事迹不详。

吴道子活跃于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盛唐,中外文化交流、各艺术门类的沟通,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喜与文人名流交往,又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兼善各类题材,尤以佛道见长。他在长安、洛阳两京寺观所作壁画达三百余堵,奇踪异状,无有同者。艺术上,他富有创造精神,开一代新风。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以焦墨勾线,略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使线条具有独特的表现力,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笔法洗炼流畅,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陆探微劲紧联绵的“密体”。苏轼评他的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并将他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立,称“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被后世尊为“画圣”,其风格称“吴家样”,对以后的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很大。

吴道子的真迹,宋代已难见到。流传至今的重要摹本有《送子天王图卷》、《道子墨宝》、《宝积宾伽罗佛像》。还有不少线描石刻,大都迭经翻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