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土壤是人类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生态系统物质交换和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它是各种废弃物的天然收容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收容的有机废弃物或含毒废弃物过多,影响或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污染物及其来源

土壤污染物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病原体,包括肠道致病菌、肠袋a href='//m.wenaishequ.com/baike/224/29338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兰纳妫ㄈ涑媛眩⒐扯寺菪濉⑻烤腋司⑵粕朔绺司⑷舛靖司⒚咕筒《镜取K侵饕醋匀诵蠓啾恪⒗⑸钗鬯鸵皆何鬯取S梦淳藓淼娜诵蠓啾恪⒗龇柿希蛑苯佑蒙钗鬯喔扰┨铮蓟崾雇寥朗艿讲≡宓奈廴尽U庑┎≡迥茉谕寥乐猩娼铣な奔洌缌〖哺司茉谕寥乐猩 22~142天,结核杆菌能生存一年左右,蛔虫卵能生存315~420天,沙门氏菌能生存35~70天。另一类是有毒化学物质,如镉、铅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农药等。它们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业上大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第三类是放射性物质,它们主要来自核爆炸的大气散落物,工业、科研和医疗机构产生的液体或固体放射性废弃物。它们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能在土壤中积累,形成潜在的威胁。由核裂变产生的两个重要的长半衰期放射性元素90锶(半衰期为 28年)和137铯(半衰期为30年)。空气中的放射性90锶可被雨水带入土壤中。因此,土壤中含90锶的浓度常与当地降雨量成正比。此外,90锶还吸附于土壤的表层,经雨水冲刷也将随泥土流入水体。137铯在土壤中吸附得更为牢固。有些植物能积累137铯,因此,高浓度的放射性137铯,能随这些植物进入人体。当土壤被病原体、有毒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后,便能传播疾病,引起中毒和诱发癌症。

危害

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以及他们的衣物、器皿的洗涤污水污染土壤。通过雨水的冲刷和渗透,病原体又被带进地面水或地下水中,进而引起这些疾病的水型暴发流行。因土壤污染而传播的寄生虫病(蠕虫病)有蛔虫病和钩虫病等。人与土壤直接接触,或生吃被污染的蔬菜、瓜果,就容易感染这些蠕虫病。土壤对传播这些蠕虫病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在这些蠕虫的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必须在土壤中度过。例如,蛔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发育成熟,钩虫卵一定要在土壤中孵出钩蚴才有感染性等。

结核病人的痰液含有大量结核杆菌,如果随地吐痰,就会污染土壤;水分蒸发后,结核杆菌在干燥而细小的土壤颗粒上还能生存很长时间。这些带菌的土壤颗粒随风进入空气,人通过呼吸,就会感染结核病。

有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或与动物有关的疾病,也可通过土壤传染给人。例如,患钩端螺旋体病的牛、羊、猪、马等,可通过粪尿中的病原体污染土壤。这些钩端螺旋体在中性或弱碱性的土壤中能存活几个星期,并可通过粘膜、伤口或被浸软的皮肤侵入人体,使人致病。炭疽杆菌芽孢在土壤中能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肉毒杆菌等病原体,也能形成芽孢,长期在土壤中生存。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来自感染的动物粪便,特别是马粪。人们受外伤后,伤口被泥土污染,特别是深的穿刺伤口,很容易感染破伤风或气性坏疽病。此外,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是蚊蝇孳生和鼠类繁殖的场所,而蚊、蝇和鼠类又是许多传染病的媒介。因此,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在流行病学上被视为特别危险的物质。

土壤被有毒化学物污染后,对人们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在生产过磷酸钙工厂的周围,土壤中砷和氟的含量显著增高;铅、锌冶炼厂周围的土壤,不仅受到铅、锌、镉的严重污染,而且还受到含硫物质所形成的硫酸的严重污染。任意堆放的含毒废渣以及被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通过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会污染水源。人、畜通过饮水和食物可引起中毒。

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后,通过放射性衰变,能产生α、β、γ射线。这些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使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死亡。这些射线对机体既可造成外照射损伤,又可通过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损伤,使受害者头昏、疲乏无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发生癌变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对致癌物质的研究,还发现许多工业城市及其近郊的土壤中含有苯并(a)芘等致癌物质。

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还容易腐败分解,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有机废弃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又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有时还能使土壤处于潮湿污秽状态,影响居民健康。

防治

为了防治土壤污染,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1)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2)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3)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4)积极慎重地推广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参考书目
  1. WHO,Health Hazards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Geneva,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