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涩

以砖或石料层层向外出跳跨空的砌筑方法,也指用此法砌筑成的构件。常用来砌筑檐口、须弥座(见石作)、门窗洞口和穹窿等。

中国叠涩砌筑方法的最早实例见于河南襄城茨沟汉墓墓顶。当时以此法砌成外形与拱壳穹窿相同的顶盖,情况与亚平宁半岛上古代埃特鲁里亚人用叠涩砌法摹仿拱券和穹窿类同。唐、宋、辽、金时期普遍采用叠涩墓室顶盖。从北魏到金代一直是用叠涩方法砌筑砖石塔檐口。在砖塔的门窗上也有用叠涩尖拱的做法,如五代末期的苏州云岩寺塔(虎丘塔)、宋代开封祐国寺塔等。明代清真寺的窑殿中也仍沿用叠涩穹窿。叠涩还用于砌筑砖建筑的室内天花藻井、塔顶和室内外承托装修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