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

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的作用下,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概述

在自然条件下,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径流会冲走一些土壤颗粒。土壤如果有良好覆盖物,如森林、野草、作物或植物的枯枝落叶等保护,水土流失的速度非常缓慢,土壤流失量小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这是正常的现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这种流失叫异常流失,或称加速流失。

类型

水土流失按时期可分人类出现以前的水土流失和人类时期的水土流失。人类出现以前的水土流失是在构造运动和海陆变迁所造成的地形基础上进行的。在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如冰川融解或雨量增大时,会发生严重的地表径流,形成今日的侵蚀地貌。这种地貌条件为人类时期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演化的基础。人类出现后,随着人类的活动,如水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表覆盖物被大量破坏,在人类出现以前形成的侵蚀地貌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水土流失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发展往往是非常迅速的,可以在很短期间(甚至几天内)把千百年形成的土壤冲掉。

水土流失按流失的动力可分为雨失、径流冲失和重力流失。雨失是雨滴冲击地面,使土壤破碎、分离、飞溅而流失。其发展过程:最初是土壤湿润,变为泥泞态;接着土粒破碎,土粒间隙堵塞,水分难以下渗;然后土壤组织趋于密实;最后土粒四处飞溅流失。径流冲失是指降雨或融雪产生的径流对土壤的破坏和引起的流失。它主要包括三种作用过程,即径流流速的推力大于土壤抵抗力时的推离作用;径流产生垂直向上的分力把土粒上举分离的上举作用;径流中的摩擦物质把土粒擦去而使之随水移动的擦去作用。重力流失是指在水参与下,土壤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陷落、地滑、滑塌等现象。

形态

水土流失的形态通常分为:面状流失、沟状流失、塌失和泥石流四类:

面状流失

分散的地表径流引起土壤发生面状流失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裸露的土壤上。这不仅使土层流失,而且使土壤养分和腐殖质流失,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恶化,降低土壤的肥力。面状流失在发生的初期仅呈薄层流失,土壤还保持面状。但面状流失不断发展,或在坡陡、雨大的情况下,往往汇水细流,在土壤表面形成蛛网状细沟。这种细沟经耕种后可以平复。在一些过度放牧,羊道密布的自然植被的坡地上,还常形成鳞片状的流失。因此,面状流失又可分为层状流失、细沟流失(或指状流失)和鳞片状流失。

沟状流失

集中的水流破坏土壤,切入地面形成冲沟。冲沟的产生和发展经历四个时期:

(1)雏型期:土石破碎,逐渐流失,有浅沟出现,这一时期流失量小,容易控制;

(2)扩展期:磨削作用使冲沟逐渐加深,淘刷作用使冲沟逐渐加宽,溯源作用使冲沟向上源逐渐延伸,已难控制;

(3)复原期:沟发展至极限时不再继续发展,沟壁生长植物,趋于安定,如作适当处理,能促其安定;

(4)安定期:沟底的比降与沟壁均达到安定的坡度,植物繁生,表土逐渐形成。

面状流失同沟状流失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面状流失汇集水流,由小股汇成大股,为沟状流失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面状流失严重的地区往往是沟蚀严重的地区。而沟状流失所造成的土壤和母质裸露,坡度高等,又促进了径流的形成与冲刷力量的增大,加速面蚀的发展。

塌失

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水土流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黄土区,由于雨水渗润,黄土组织逐渐松散,石灰质被淋洗溶解形成孔洞。在重力作用下,黄土塌落,形成陷穴。水分在不透水层聚积,可使土体沿不透水斜坡滑塌或坐塌。陡壁风化土体经雨水冲泻,堆积坡脚形成泻溜。在石山区,由于山石之间的水土发生流失,也会引起堕石,严重时甚至发生山崩。

泥石流

在面状流失和沟状流失发展严重的地区,常发生这种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洪流。它是受重力和流水冲力的综合作用而形成,动能很大,危害也大。泥石流的发生一般需要三个条件:

(1)发展迅速而强大的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经过地区有大量的砂石砾;

(3)大量土沙石砾变成固体径流,达到饱和或超饱和状态。

影响因素

地形和地面坡度、坡长、坡形、坡向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坡度越陡,水流越急,水土流失越严重;坡面越长,径流量越大,水土流失也越多;凸形坡面,水流较急,凹形坡面,下部水流较缓,凸形坡面的水土流失常较凹形坡面严重。降水、温度、湿度、风等气象条件会影响水、土的存在和变化状况。降水强度愈大,雨失和径流冲击力愈强;降水历时愈长,水土流失的进展愈快;降水频率愈高,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也愈高。土壤性状决定着抵抗水土流失的能力。土壤质地过粗,抗冲力小,易发生水土流失;质地过细,渗水性差,地表径流强,也易发生水土流失。有机质具有较强的吸水力和固结土壤的能力,土壤含有机质多,可抗水土流失。含硅铁铝率低的土壤比含硅铁铝率高的土壤抗水土流失能力强。土壤结构,特别是水稳性团粒结构比非水稳性结构抗水土流失能力强。良好的植被可以改良土壤性状,通过根系固结土壤,阻留降水,减轻雨失,缓和和分散径流。在森林茂密、水草繁茂的一些地方,水土流失很少发生;而在过度砍伐或过度放牧引起植被破坏的一些地方,水土流失便逐渐加重。

危害

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降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地下水位下降,农田、道路和建筑物被破坏,并引起环境质量变劣,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中国黄土高原随着森林覆盖率的不断下降,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目前,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每年把大量的泥沙带入海洋。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