髭蟾属

锄足蟾科角蟾亚科的 1属。肩带弧胸型。头部极宽扁;口大、舌大,后端缺刻深;眼大,眼球虹彩上半约1/3为蓝绿色,下半2/3深棕色,两种色彩的界限线截然分明。瞳孔纵置;上颌有齿;胁腺明显,背面皮肤有小细疣粒,构成网状细肤棱;四肢背面多成纵行,指、趾腹面有粗的纵肤棱;胯部多有一月牙形浅色斑,为中国特有属。现有5种:

(1)峨眉髭蟾(见图),上唇缘每侧有角质刺 5~8枚;

(2)崇安髭蟾,每侧多为1枚,产于福建武夷山;

(3)雷山髭蟾,每侧2枚,无声囊,产于贵州雷山;

(4)瑶山髭蟾,每侧多为2枚,有声囊,产于广西瑶山、湖南和浙江等地;

(5)哀牢髭蟾,每侧有10~16枚;产于云南。

图

雄蟾上唇缘的角质刺在繁殖期后脱落,仅基部有突起的软组织,以后再角化成刺,每年周期性更替;雌蛙相应部位有橘红色或米色点。成蟾栖息在海拔 700~1800米林木繁茂的山区。白昼隐匿在石隙、土洞、杂草或树根下。夜出觅食,多以蟋蟀、蝗虫、蝽象、叩头虫等为食。一般11月下旬至12月产卵,但峨眉髭蟾和哀牢髭蟾在2月底至3月中旬。卵一般产在水深10~20厘米缓流处的大石下。每一雌蟾产卵 350粒左右。卵团多呈圆环状,紧贴在石底面。蝌蚪大而粗壮,全长可达 100毫米以上。后背与尾基交界处一般均有醒目浅色的 “Y”字形斑。角质颌强。以藻类等为主要食物,也吞食小蝌蚪。一般昼伏夜出。经1~2年才能完成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