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雨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大大超过通常的偶现流星数,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在发生流星雨时,流星的出现率通常是每小时十几条到几十条,但在发生流星暴时,可高达每小时几千条乃至几万条。例如1833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目达到35,000条。在这次流星雨中,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仿佛所有的流星都是从一个点向外辐射出来的。这个点叫作辐射点。这是一种透视现象,实际上,所有的流星都是沿着平行于辐射点跟观测者的联线方向下落的。

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狮子座流星雨。但也有少数以与之有联系的彗星命名。这种流星雨和彗星有联系的例子是不少的。著名的比拉彗星是1826年发现的,周期为6.6年,地球每年11月27日通过它的轨道。1846年1月间,发现它忽然分裂为二,分裂后的两颗彗星距离越来越大;1852年,它们双双重新出现,但彼此距离更大了。以后在两次预计该彗星经过近日点附近的年份都没有观测到,人们以为这颗彗星失踪了。可是在1872年11月27日夜晚,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极为壮观的流星雨,辐射点在仙女座,以后在1885年11月27日也发生了同样的现象。后来得知,在1798年、1830年和1838年,人们已经观测过仙女座流星雨的辐射点。因此,可以认为,比拉彗星在瓦解以前早已在散发质点。毫无疑问,仙女座流星雨(也叫作比拉流星雨)跟比拉彗星有关。这个流星雨的活动程度现在已大大降低。

1933年10月9日夜的天龙座流星雨 图

根据观测发现,有些流星群的轨道和某些彗星的轨道十分一致,经研究,这些流星雨的形成和彗星有关(见表)。

图

地球每年定期地通过彗星与流星群轨道的交叉点。如果流星质点均匀地散布在轨道上,那么每年在大致相同的日期,地球上便看到相同程度的流星雨。然而,流星在轨道上分布很不均匀,有些部分特别密集,所以流星雨的出现便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平常年份很微弱,个别年份很强烈。例如,上述狮子座流星雨虽然每年定期出现,但平常年份流星的数目较少,每隔33年有一次不同程度的流星暴。如果流星群是新近形成的,它便是一个密集群,只有地球和流星群在一点相遇时,方有流星雨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流星群和地球的公转周期不可通约,那么这种流星雨现象的重演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流星群,或者由于改变轨道,地球不再与之相遇,或者由于物质丧失,活动程度逐渐减弱,已和偶现流星没有什么区别。由于行星摄动,流星群的轨道和周期变动很大,因此,流星雨每年出现的数目常有起伏,出现的日期往往也有差异。

流星雨不仅在夜间存在,在白昼也同样存在。利用雷达已观测到不少白昼的流星雨,从而发现了与之有关的流星群(见流星的雷达观测)。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流星雨记录(见流星)。

参考书目
  1. 弗拉马里翁著,李珩译:《大众天文学》,第二分册,科学出版社,北京,1965。(C.Flammarion,Astronomie Populaire,Flammarion Cie,Paris,1955.)
  2. A.C.B.Lovell,Meteor Astronomy,Clarendon Press,Oxford, 1954.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