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重要毛纺工业基地之一。位于土默特平原的东北部,大青山南麓、大黑河畔。辖4区及1旗1县,面积6079平方公里,人口136.13余万;其中市区面积2054平方公里,人口88.60万,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 鄂温克、鄂伦春、壮、藏等少数民族约9万人。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这一地区土地丰腴肥美,古有“云中”、“敕勒川”、“白道川”、“哈罗川”、“丰州”诸称。呼市建城已400余年。16世纪初,蒙古族土默特部阿勒坦汗率部驻牧大黑河平原,并积极发展蒙古、汉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大黑河平原称土默特川亦始于此。明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修建弘慈寺(大召),次年建呼和浩特城(当时音名库库和屯),次年呈明朝赐名为“归化”,即城市汉名之由来。清雍正十三年(1735),于归化城东北另筑“新城”,亦称“绥远城”。1913年两城合并为归绥县,1928年设归绥市,为绥远省省会。1952年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地,1954年改今名。

呼和浩特市一角

市境坐落在大黑河的二级阶地及山麓洪积扇的复合带。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尤以毛纺工业为重要,有毛纺厂4座,呢绒、毛毯、毛线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次为乳制品和制糖工业。此外,新发展的电子工业生产先进的电子通讯、广播、电视、测示等设备,已应用于中国第1颗氢弹试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及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等试验中。

20世纪50年代以来,除改建和扩建原新旧城外,又建成了博物馆、人委大厦、科学技术大楼、电视大楼等高大雄伟建筑。全市划分为4区:新城区主要是行政、科教、轻工业区;玉泉区为商业、食品工业及手工业区;回民区为机械、电力、重工业区;农牧业及新发展的工业分布在郊区。城区北部已营造起宽220米、长8公里的油松防风林带,市内绿化良好,成为名符其实的青城。主要名胜和游览地有旧城的“小召”喇嘛庙、五塔寺,南郊大黑河畔的昭君墓以及北郊乌苏图召和大青山自然公园,每年盛夏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

科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有内蒙古大学、师范大学、农牧学院、工业学院、 医学院、 林学院、财经学院等高等院校及民办丰州联合大学、青山大学,并有林科院、农科院、牧科院、草原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