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

由前脑泡的后部分化而成的高级中枢。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左右各一,包埋在大脑两半球内,外侧以内囊与大脑的纹状体相隔。左右间脑之间的腔隙为第 3脑室,其底部与脑下垂体连接,后上部有松果腺。人的间脑可分上丘脑、背侧丘脑、腹侧丘脑、下丘脑4部。背侧丘脑不仅是感觉的转换站,也是一个复杂的分析整合中枢;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

上丘脑

位于第三脑室顶部周围,包括丘脑髓纹、缰核和松果腺。前两者属边缘系统,松果腺为内分泌器官。缰核的主要传入纤维是髓纹,髓纹传入纤维则来自隔核、下丘脑外侧核、视前外侧区、丘脑前核及苍白球;缰核的传出纤维有缰脚间束(后屈束),止于中脑脚间核及其他结构。缰核与嗅系统关系密切。顶盖前核接受视网膜、上丘及视皮层的冲动,并发出纤维到背侧丘脑。顶盖前核与视觉关系密切。

腹侧丘脑

位于中脑被盖与背侧丘脑之间,主要含腹侧丘脑核,其功能与纹状体关系密切。

背侧丘脑

又称丘脑,间脑最大的灰质团块,位于第3脑室的两侧。每侧又被一“Y”字形的白质,即神经纤维构成的内髓板分割为前核群、外侧核群及内侧核群。髓板内的核团叫髓板内核群。丘脑核群包括:

(1)前核群:包括前腹侧核(AV);前背侧核(AD);前内侧核(AM)。

(2)内侧核群:背内侧核群(DM)。

(3)中线核群:包括带旁核;室旁核;复连核;橄榄核

(4)髓板内核群:包括中央中核(CM);束旁核(PF);旁中央核;中央外侧核;中央内侧核。

(5)外侧核群:包括外侧背核(LD);外侧后核(LP);枕(P)。

(6)腹侧核群:包括腹前核 (VA);腹外侧核(VL);腹后核(VP)。

(7)后丘脑核群:包括内侧膝状体(MGB);外侧膝状体(LGB)。

(8)丘脑网状核。

丘脑辐射及内囊

丘脑辐射指连接丘脑和皮层的纤维,包括丘脑皮层纤维和皮层丘脑纤维。此辐射可分4组:前(额)脚──连接额叶与丘脑内侧和前侧核群;上(顶中央)脚──连接额叶、顶叶与丘脑腹侧核群;后(枕)脚──连接枕叶及顶叶与丘脑尾部,包括视辐射;下(颞)脚──含听辐射和散在的丘脑与颞叶以及脑岛的纤维。进出皮层并与脑干及脊髓相连接的纤维束称内囊,位于丘脑、尾核及豆状核之间(图1)。除丘脑辐射外,还含皮层脊髓束、皮层延髓束、皮层网状束及皮层桥脑束。内囊分前肢、膝及后肢 3部。前肢位于尾核和豆状核之间,含丘脑前辐射及额前皮层桥脑束;膝位于前肢之后,含皮层延髓及皮层网状束;后肢位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含皮层脊髓束、额桥束、丘脑上辐射及皮层顶盖束、皮层红核及皮层网状纤维。皮层血脑投射对丘脑活动起抑制效应。

图

丘脑的功能

丘脑不仅是除嗅觉外一切感觉冲动传向大脑皮层的转换站,而且是重要的感觉整合机构之一。丘脑在维持和调节意识状态、警觉和注意力方面也起重要作用。丘脑不仅与一般和特殊型式的激醒有关,而且和情绪联想有关。某些丘脑核团还可作为运动整合中枢,它接受小脑和纹状体的投射纤维。

(1)感觉中继核群:接受特异性感觉的投射纤维,经过转换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此核群包括腹后核及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腹后核是躯体感觉传入系统中传导精细触觉和位置觉的内侧丘系,传导肢体和躯干痛、温觉和一般触觉的脊丘系及传导头面部痛、温觉的三叉丘系的终止点(见神经通路)。然后,再由此核发出纤维至皮层中央后回皮层躯体感觉区。内侧膝状体是听觉通路上的转换站,其传入纤维主要来自中脑的下丘;其投射纤维至听皮层。外侧膝状体是视觉通路上的转换站,它接受来自同侧颞侧和对侧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其投射纤维至视皮层。因此,此类核群是将机体所有特定的感觉冲动(除嗅觉外)传向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从而产生特定的感觉。这些核团向皮层的投射纤维叫做特异性丘脑皮层投射(图2)。

图

外周感受器的冲动,很多在丘脑水平合成或整合,然后再投射至特异皮层感觉区。触觉、温觉和痛觉在丘脑水平以下,是分别独立存在的,但在丘脑以上,这些感觉常融合在一起。因此,皮层与外周感受器不直接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丘脑的整合。

(2)大脑皮层中继核群:包括前核、腹外侧核及腹前核。此核群接受来自特异皮层下结构的冲动,经转换后投射至定位明确的皮层区。前核接受下丘脑最大的传出纤维束,及来自海马结构的穹窿。经前核转换后再投射至扣带回。丘脑腹外侧核接受小脑、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出纤维,转换后投射至中央前回运动皮层。此核是投射至运动皮层的主要皮层下结构,会聚在此核的冲动必然深深影响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腹前核虽然接受来自苍白球和黑质网状核的投射,但仅部分神经元将冲动转换后传入大脑皮层。腹前核与髓板内核及背内侧核有纤维连接,因此,腹前核兼有特异和非特异丘脑核的特征。

(3)联络核群:主要包括背内侧核(DM)、外背侧核(LD)、外后核(LP)及丘脑枕。这些核群很少接受上行来的直接投射纤维,而是接受大量的间脑其他核团的纤维,更换神经元后再投射到大脑额叶、顶叶和颞叶皮层联络区。背内侧核在灵长类和人类最明显,此核不同部分分别与外侧丘脑核、杏仁复合体及颞叶新皮层有纤维连接。在此核水平的躯体冲动常易受内脏活动的影响,从而在皮层产生特殊的感觉。这些躯体内脏冲动一般传至前额皮层;损毁两半球额叶,可引起复杂的联络障碍及行为改变,表现为更直接和过度的情绪反应。外背侧核和外后核主要接受来自腹侧核的纤维,与复杂的躯体感觉联络机制有关。外背侧核主要投射至边缘皮层和楔前皮层。外后核则与大脑上、下顶叶皮层有广泛的连接,可能与思维和符号功能有关。丘脑枕与复杂的躯体和特异感觉,特别是视觉和听觉的整合有关,其投射纤维主要至后顶叶及枕颞皮层。因此,丘脑联络核群的主要功能是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大脑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

(4)髓板内核群:是丘脑的古老部分,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等。这些核群与大脑皮层无直接联系,而是间接地通过多突触接替更换神经元,然后再弥散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这些纤维常叫做非特异性丘脑皮层投射。此系统能把由脑干传来的大多数弥散的易化性信号转送到大脑皮层的所有部分,从而引起大脑皮层的普遍激活。如刺激此系统中某些特定的点,可以特异性地激活大脑皮层的某些特定区域,这种选择性激活作用可能在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些精神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此系统不仅可引起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变化,还影响睡眠和觉醒。

非特异性丘脑皮层投射系统,不仅包括髓板内核,还包括中线核群及部分腹前核。此系统不仅对皮层,而且对额皮层联络区也有很大影响,此外,对皮层下结构也有持久的影响,特别是丘脑联络核群。有人认为髓板内核群是非特异感觉系统的组成部分,也与痛觉有关。

综上所述,丘脑主要接受两方面的传入,即外周和皮层的,前者带来由于机体内、外环境变化而引起的感觉冲动;而皮层投射又将大脑皮层记忆机制和丘脑联系在一起,并将丘脑置于皮层控制之下。丘脑还与下丘脑和纹状体皮层下结构有纤维连接,通过此连接,丘脑可影响内脏和躯体效应器。

丘脑综合征

因丘脑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症状可因损伤部位及范围不同而异。常见有:对侧半身肢体瘫痪,严重的体表及深感觉障碍,不可忍受的疼痛,协调功能障碍及血管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及轻度共济失调;自主神经系统活动障碍;心理障碍等。

下丘脑(丘脑下部)

见下丘脑。

脑下垂体

位于间脑腹侧颅骨的垂体窝内,以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是重要的内分泌腺(见下丘脑-垂体系统)。

松果腺

也叫脑上腺,是一小的松果形红色腺体,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在两上丘之间(见松果腺)。

参考书目
  1. Georges Schaltenbrand,A.Earl Walker,Stereotaxy of the Human Brain,Georg Thieme Verlag,Stuttgart,New York,1983.
  2. V.B.Mountcastle,Medical Physiology,Vol.I,The C.V.Mosby Co.,St.Loui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