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地带

农业部门、作物种类和耕作制度基本相同的广阔地域。带内农业结构复杂,包括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反映农业的现实状况。

农业地带是随着纬度高低和海拔高低而起变化的。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大地域农业地带的作物变化是:喜凉作物(如荞麦等)→中温作物(玉米、高梁等)→喜温作物(棉花、水稻等)→热带作物(橡胶、咖啡、椰子等);作物的熟制变化是: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农业也具有带状分布的特征。可见,农业在大的地域内具有与生物气候带相适应而呈地带性的特征。

农业地带和自然地带不同。农业地带因受人为农业活动影响,已和原来自然地带不同。农业地带界线并不完全与自然界线相符,而且随着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日益加强,农业地带与自然地带界线的差异不断扩大。

农业地带按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深浅不同,分为两大类:

(1)按集约化程度高低分带,称为自然农业地带;

(2)按专业化程度高低分带,称为农业专门化地带。前者如苏联П.А.列图诺夫所称的自然-经济地带,他把全苏划分为18个农业生产地带。这些农业地带的划分,是与生物气候带相适应的,自北而南大致是:北方养鹿(驯鹿)业地带、西伯利亚林业地带、西部西伯利亚乳酪用养畜业地带、小麦养畜业地带、南方作物(葡萄、烟草等)地带、植棉业和南方多年生作物地带、亚热带作物地带等。农业专门化地带则是由于人类较充分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发展形成的,如美国按专业生产类型把全国划分为北部玉米带、小麦带、南部棉花带、东北部滨湖乳业带、加利福尼亚州和墨西哥湾果蔬带等。

农业地带有时亦称农业区,但又与一般农业区不同。农业地带范围一般比农业区广阔,一个农业地带往往包含若干个农业区。如中国广东省从北到南明显地分为北、中、南3个农业地带,包括全省7个一级和36个二级农业区。

划分农业地带的目的,是了解各地农业现状,探讨分布规律,查清各地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和存在问题,从而合理安排农业地带内的农业布局和农业地域分工,作为划分农业区的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