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焦如火

心焦如火,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心焦如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n jiāo rú huǒ
成语简拼
XJRH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补充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心焦如火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心中异常着急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心焦如焚、心急如焚

成语接龙

1、心焦如火→火急火燎→燎如观火→火光烛天→天生天化→化民易俗→俗下文字→字里行间→间见层出→出乎意外→外强中干→干柴烈火→火上添油→油壁香车→车载船装→装痴卖傻→傻头傻脑→脑满肠肥→肥遁鸣高→高枕安寝→寝苫枕干→干浄利索→索隐行怪→怪诞不经→经邦纬国

2、心焦如火→火尽薪传→传为佳话→话不投机→机不容发→发奋为雄→雄文大手→手不停挥→挥汗成雨→雨散云飞→飞土逐肉→肉眼惠眉→眉睫之内→内省不疚→疚心疾首→首足异处→处堂燕鹊→鹊返鸾回→回光返照→照猫画虎→虎穴狼巢→巢林一枝→枝别条异→异口同辞→辞穷理屈

3、心焦如火→火冒三尺→尺步绳趋→趋权附势→势如水火→火海刀山→山长水远→远垂不朽→朽木难彫→彫虫篆刻→刻不容缓→缓不济急→急痛攻心→心慈手软→软弱无力→力不能支→支床迭屋→屋下架屋→屋乌推爱→爱不忍释→释生取义→义正辞严→严阵以待→待价而沽→沽名卖直

4、心焦如火→火冒三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种薄收→收离纠散→散阵投巢→巢倾卵破→破门而出→出圣入神→神施鬼设→设心处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泣云愁→愁眉啼妆→妆聋作哑→哑子寻梦→梦笔生花→花样翻新→新婚宴尔→尔汝之交→交相辉映

5、心焦如火→火灭烟消→消遥自在→在官言官→官仓老鼠→鼠牙雀角→角巾东路→路叟之忧→忧深思远→远垂不朽→朽木粪土→土牛木马→马去马归→归真反璞→璞玉浑金→金石至交→交浅言深→深中隐厚→厚今薄古→古圣先贤→贤母良妻→妻儿老小→小大由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心焦如火」是一个补充式成语。

(2)成语心焦如火和心情有关。

(3)单滩中学的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心焦如火”。

(4)会会不会写成语“心焦如火”的最后一个字。

(5)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心焦如火”几个大字。

(6)蔚姐姐给艾纭和香蓓介绍了“心焦如火”的成语典故。

(7)小昂写不出成语“心焦如火”的拼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群英类选·〈绣襦记·暂宿邮亭〉》:『为何马犹不止,心焦如火,怎辞劳瘁。』

分字解释

心焦

心焦:由于希望的事情迟迟不实现而烦闷急躁。

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焦:jiāo 1、<动>烧焦;烧伤。《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形>干燥;干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3、<形>枯萎;干枯。《智取生辰纲》:『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4、<名>焦味;糊味。《礼记·月令》:『其味苦,其臭焦。』5、<名>黑黄色。陶弘景《真诰·运象》:『心悲则画焦。』6、<动>焦急;焦躁。《西厢记》:『添香的行者心焦。』

如:rú 1、<动>往;到……去。《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2、<动>依照;遵从。《中山狼传》:『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3、<动>顺;符合。《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4、<动>像;如同。《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5、<动>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6、<动>用于短语『如……何』中,表示『对待……怎么办』、『把……怎么办』。《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7、<副>不如;应该。《子鱼论战》:『若爱重伤,则如勿伤。』8、<连>如果;假如。《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9、<连>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0、<连>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1、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火:huǒ 1、<名>火;火焰。《五蠹》:『有圣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2、<形>比喻紧急,急迫。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3、<形>比喻激动、暴躁、愤怒。白居易《感春》:『忧喜皆心火。』4、<名>古代军队的建制单位,十人为『火』。柳宗元《段太尉事状》:『皆解甲,散还火伍中。』5、<名>同『伙』,同伴。《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6、<名>古代星名,又叫『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7、<名>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焦:《巳集中·火字部》《唐韵》即消切《集韵》《韵会》《正韵》兹消切,□音蕉。《说文》本作□。火所伤也。《玉篇》火烧黑也。又炙也。《礼·月令》其味苦,其臭焦。〈注〉火之臭味也。凡苦焦者皆属焉。《左传·哀二年》卜战龟焦。《礼·问丧》伤肾乾肝焦肺。《史记·越世家》苦身焦思。又《史记·扁鹊传》别下于三焦膀胱。〈注〉正义曰:八十一难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也。《广韵》别作膲。又国名。《左传·僖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注〉焦在陕县。《史记·周本纪》褒封神农之后于焦。〈注〉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又《秦本纪》围焦降之。〈注〉括地志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周同姓所封。◎按左传之焦姬姓,神农之后乃姜姓,其所封当别是一焦。周本纪注亦云:在陕县。误。又姓。《广韵》神农后,以国为氏,出南安。又晋邑名。《左传·僖三十一年》许君焦瑕。〈注〉晋河外五城之二邑。又《诗·小雅》整居焦获。《尔雅·释地》十薮,周有焦获。〈注〉今扶风瓠中是也。又《晏子·外篇》东海有虫,巢于蟁睫,命曰焦冥。又焦明,鸟名。《司马相如·上林赋》掩焦明。〈注〉焦明似凤。通作鹪。又《韵会》通作燋。详燋字注。《集韵》或作□。又《集韵》慈焦切《正韵》慈消切,□音樵。《集韵》焦夷,楚地名。《左传·僖二十三年》楚伐陈取焦夷。〈注〉焦,谯县也。夷一名城父。皆陈邑。又与憔通。《班固·答賔戏》朝为荣华,夕而焦□。又《集韵》将由切,音啾。□属。

如:《丑集下·女字部》《唐韵》人诸切《集韵》《韵会》《正韵》人余切,□音鴽。《说文》从随也。一曰若也,同也。《书·舜典》如五器,如岱礼,如初,又然也。《易·离卦》突如其来如。《前汉·扬雄传》雄家产不过十金,晏如也。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齐。见《左传》。《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又月名。《尔雅·释岁》二月为如。又语助辞。《论语》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又凉如。县名。《前汉·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还释兵凉如。又肥如,古国名,在辽西郡。《应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又姓。如罗氏,攺为如氏,见《统谱》。又本觉为如,今觉为来,见《道院集》。又真如,有变易性相,如如常住不迁,□见《禅灯录》。又□如,兽名。瞿如,鸟名。□见《山海经》。又通作而。《前汉·五行志》引左传,星陨如雨。〈注〉如,而也,星陨而且雨。又《广韵》人恕切《集韵》《韵会》如倨切,□音茹。《东方朔·七谏》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音zhòng]人之难信兮,愿离情而远举。〈注〉举去声。又《集韵》《类篇》□乃个切,音那。亦若也。

火:《巳集中·火字部》《唐韵》《集韵》呼果切《韵会》《正韵》虎果切,□货上声。《说文》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释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玉篇》□者,化也,随也,阳气用事万物变随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又星名。《书·尧典》日永星火。〈传〉火,苍龙之中星。又大火,鹑火,辰次之名。又《礼·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前汉·成帝纪》火耕水耨。又《周礼·夏官·司爟》变国火以救时疾。〈注〉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论语》钻燧改火。又盛阳曰炎火。《诗·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传〉炎火,盛阳也。〈笺〉螟螣之属,盛阳气嬴则生之。明君为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疏〉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传》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又《南史·齐武帝纪》魏地谣言,赤火南流,有沙门从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咸云圣火。又《唐书·兵志》府兵,十人为火,火有长。彍骑,十人为火,五火为团。《通典·兵制》五人为烈,烈有头目,二烈为火,立火子,五火为队。又《司马法》人人正正,辞辞火火。〈注〉言一火与一火犹人人殊之人人也。即俗谓火伴。《古木兰诗》出门看火伴。又人身有火。《本草纲目》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又阴火,海中盐气所生。凡海水遇阴晦,波如然火,有月即不复见。《木华·海赋》阴火潜然。又山名。《山海经》崑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又《正字通》陆游曰:火山军,其地锄深,则有烈焰,不妨耕种。又井名。《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於幽泉。〈注〉火井,在临邛县。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筒盛接,有光无灰。又寒火。《抱朴子·地真篇》南海萧丘,火春生秋灭。生木小,焦黑。又火传。《庄子·养生主》指穷放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又南方有食火之国,其人能食火炭。又《尔雅·释鱼》十龟,一曰火龟。〈疏〉龟生火中者。又火□。《山海经》火山国,其山虽霖,雨火常燃,火中白□,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又姓。《明纪事本末》火济,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正字通》洪武时,翰林火原洁。又《广东通志》古人一年四时改火。今琼州西乡音谓一年为一火,火音微。东乡人谓一年为喜,或为之化,乃喜之变音。又叶虎洧切《诗·豳风》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按唐韵正:火,古音毁,转声则为喜,故灰字从火得声。而左传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庙,曰:譆譆出出,鸟鸣于亳社。如曰譆譆,则为火之徵也。是直以为火当读作毁,非止叶音矣。又叶后五切。《韩愈·元和圣德诗》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间,莫不顺序。又叶虎何切。《庄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音zhòng]人焚和,月固不胜火。《韵会小补》今人谓兔岐唇曰火。盖古音也。《集韵》或作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