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蹈厉

发扬蹈厉,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发扬蹈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ā yáng dǎo lì
成语注音
ㄈㄚ ㄧㄤˊ ㄉㄠˇ ㄌㄧˋ
成语正音
发,不能读作『fà』。
成语简拼
FYDL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發揚蹈厲
成语辨形
厉,不能写作『历』。
成语英文
vigorous and full of spirit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意气风发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意气风发、发扬蹈励、发扬踔厉、发奋蹈厉

反义词

无精打采、委靡不振

成语接龙

1、发扬蹈厉→厉兵秣马→马不解鞍→鞍马劳困→困心衡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膝之地→地瘠民贫→贫而无谄→谄上抑下→下坂走丸→丸泥封关→关门落闩→闩门闭户→户枢不朽→朽条腐索→索隐行怪→怪诞不经→经营惨淡→淡泊明志→志在千里→里勾外连

2、发扬蹈厉→厉兵秣马→马角乌头→头昏目眩→眩视惑听→听人穿鼻→鼻孔辽天→天知地知→知足常乐→乐极则悲→悲天悯人→人心涣散→散阵投巢→巢倾卵覆→覆是为非→非驴非马→马牛其风→风驰电赴→赴火蹈刃→刃树剑山→山公倒载→载歌载舞→舞裙歌扇→扇火止沸→沸反连天

3、发扬蹈厉→厉兵秣马→马前泼水→水天一色→色仁行违→违时絶俗→俗下文字→字字珠玉→玉堂金马→马角乌白→白天见鬼→鬼瞰其室→室迩人遥→遥遥领先→先忧后乐→乐道安贫→贫嘴贱舌→舌挢不下→下塞上聋→聋者之歌→歌声绕梁→梁孟相敬→敬上接下→下学上达→达权通变

4、发扬蹈厉→厉兵秣马→马入华山→山颓木坏→坏法乱纪→纪群之交→交詈聚唾→唾壶击缺→缺衣少食→食不果腹→腹心之患→患难与共→共贯同条→条分节解→解甲休士→士农工商→商彝夏鼎→鼎成龙去→去本就末→末如之何→何郎傅粉→粉骨糜身→身经百战→战不旋踵→踵武前贤

5、发扬蹈厉→厉行节约→约定俗成→成千论万→万应灵药→药到病除→除秽布新→新婚燕尔→尔汝之交→交颈并头→头足异处→处之怡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宗接代→代拆代行→行不贰过→过门不入→入情入理→理屈词穷→穷年累月→月白风清→清都紫微→微言大义→义薄云天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优游国域决行藏,搅海翻江惊天地。发扬蹈厉,功名万里。▼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五十五回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发扬蹈厉”几个大字。

(2)虹虹不会写成语“发扬蹈厉”的最后一个字。

(3)珉珉写不出成语“发扬蹈厉”的拼音。

(4)齐铁素质学校的索绰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发扬蹈厉”。

(5)希澜哥哥给卯镒和天梅讲述了“发扬蹈厉”的成语典故。

(6)前往扬州市邗江区育才实验学校的出租车上,普福哥哥给杰萍和紫伽讲解了『发扬蹈厉』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分字解释

发扬

发扬:[fāyáng] 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 。发扬正气。

发:fā 1、<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3、<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4、<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5、<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6、<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发几。』7、<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8、<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9、<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10、<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11、<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荆轲刺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12、<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3、<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发于声。』14、<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记不施。』15、<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16、<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17、<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18、<量>(1)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发。』(2)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發』。fà 1、<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发尽上指冠。』2、<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髪』。

扬:yáng 1、<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2、<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3、<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4、<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扬之欲其明。』[扬长] 大模大样。[扬厉] 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 (1)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2)自若的样子。

蹈:dǎo 1、<动>踩;踏;赴。《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赤壁之战》:『赢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2、<动>踏地;顿足。《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动〉实践;实行;遵循。《荀子·五制》:『聚敛者,召冠肥敌,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蹈海] 赴海;跳到海里。[蹈节] 信守节操。[蹈袭] 沿袭。

厉:lì 1、<名>『砺』的古字,磨刀石。《史记·高祖功臣年表》:『泰山若厉。』2、<动>磨。《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动>磨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4、<形>严肃;严厉。《五人墓碑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5、<形>厉害;猛烈。《满井游记》:『余寒犹厉。』6、<动>通『励』。劝勉;激励。《三国志·诸葛亮传》:『亲秉旄钺,以厉三军。』[厉风] (1)大风。(2)西北风。[厉揭] 拖着衣裳涉水称厉,提起衣裳涉水叫揭。[厉禁] 遮止;警戒;限制别人进出。[厉爽] 伤害。

发:《午集中·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伐切,音发。《说文》□发也。《诗·召南》壹发五豝。〈传〉发,矢也。《前汉·匈奴传》矢四发。〈注〉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为一发。师古曰: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又《广韵》起也。《孟子》舜发於□亩之中。又舒也,扬也。《易·乾卦》六爻发挥。〈疏〉发,越也。又《坤卦》发於事业。〈疏〉宣发也。《左传·桓二年》声名以发之。〈注〉发扬此德也。又《博雅》开也。《书·武成》发钜桥之粟。〈疏〉谓开出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注〉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又《玉篇》进也,行也。《博雅》去也。《诗·齐风》履我发兮。〈疏〉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礼·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无移。〈注〉谓起履也。又《释名》拨也。拨使开也。《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疏〉谓有军旅以发士卒也。又《广韵》明也。《论语》亦足以发。〈注〉谓发明大体也。又《广韵》举也。《增韵》兴也。《前汉·王吉传》慎毋有所发。〈注〉谓兴举众事也。又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又伐也。《诗·周颂》骏发尔私。〈疏〉以耜击伐其私田,使之发起也。又遣也。《礼·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注〉发礼往贺也。又见也。《礼·礼器》君子乐其发也。〈注〉乐多其外见也。又动也。《老子·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发。又泄也。《楚辞·大招》春气奋发。又《历法》春夏曰发,秋冬曰敛。又发发,疾貌。《诗·小雅》飘风发发。〈笺〉寒且疾也。又《诗传》长发,大禘也。〈疏〉大禘之乐歌也。《唐书·礼乐志》懿祖曰:长发之舞。又昏礼曰发齐。《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注〉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礼书》作废齐。又《玉篇》发,驾车也。《扬子·方言》发,税,舍车也。东齐海岱之间谓之发,宋赵□魏之间谓之税。〈注〉舍宜音写,今通发,写也。税犹脱也。又《后汉·五行志》东方神鸟曰发明。《博雅》凤皇晨鸣曰发明。又《汲冢周书》发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发,东夷也。又清发,水名。见《左传》。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余发县,属九真郡。发干县,属东郡。又姓。《史记·封禅书》游水发根。〈注〉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鱣鲔发发。〈传〉盛貌。马融曰:鱼尾着纲发发然。《韩诗》作鱍。《说文》作鮁。又叶方吠切,音废。《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传〉风寒也,叶下烈烈。音例。又叶非律切,废入声。《扬雄·长杨赋》纷纭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轶。轶音亦。一说本赋发轶,与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骠卫,卫字为韵。发,音费。轶,音替。古霁寘二韵通,非发读废入声,与轶音亦叶也。考证:(《左传·桓元年》声名以发之。)谨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军甲。)谨照原文军甲改车甲。

扬:《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敭□《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飞举也。《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传〉扬,激扬也。〈疏〉谓水急激而飞扬,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风》以伐远扬。〈疏〉谓长条扬起者。又《增韵》发也,显也。《广韵》举也。《易·夬卦》扬于王庭。〈疏〉发扬决断之事於王者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礼·文王世子》或以言扬。〈疏〉能言语应对,亦举用之。又称说也。《礼·祭统》铭者,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前汉·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又《尔雅·释诂》□扬,续也。又簸去糠粃也。《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眉上下曰扬。《诗·鄘风》扬且之皙也。〈传〉扬,眉上广。〈又〉子之清扬。〈疏〉扬者,眉上之美名。既名眉为扬,因谓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扬。又钺也。《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州名。《书·禹贡》淮海惟扬州。〈疏〉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姓。《扬雄·自序》扬别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扬侯,因氏。又宋扬避举,明扬光休。通作扬。

蹈:《酉集中·足字部》《唐韵》徒到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导。《说文》践也。《博雅》履也。《释名》道也。以足践之,如道路也。《礼·乐记》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左传·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注〉高蹈,犹远行也。又与悼同。《诗·小雅》上帝甚蹈。〈传〉动也。〈笺〉蹈读曰悼。《释文》蹈,郑作悼。病也。

厉:《子集下·厂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制切《正韵》力霁切,□音例。《说文》旱石也。从厂,虿省声。《徐曰》旱石,麤悍石。《玉篇》磨石也。《诗·大雅》取厉取锻。又磨也。《左传·成十六年》秣马厉兵。《荀子·性恶篇》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又《说文》严也。《论语》听其言也厉。又《广韵》烈也,猛也。《礼·表记》不厉而威。又《玉篇》危也。《易·乾卦》厉无咎。又《尔雅·释诂》厉,作也。〈注〉谷梁传曰:始厉乐矣。〈疏〉兴作也。《方言》厉,□,为也。瓯越曰□,吴曰厉。又《玉篇》虐也。《孟子》厉民以自养也。又《玉篇》上也。《诗·卫风》在彼淇厉。《韵会》岸危处曰厉。又《诗·卫风》深则厉。〈注〉以衣涉水,由带以上曰厉。又《周礼·秋官·司厉注》犯政为恶曰厉。又《尔雅·释天》月在戌曰厉。又《韵会》丑恶也。《庄子·天地篇》厉之人夜半生子,恐其似己。又《史记·严安传》民不夭厉。〈注〉厉,病也。又《前汉·儒林传》以厉贤才焉。〈注〉师古曰:厉,劝勉之也。又《息夫躬传》鹰隼横厉。〈注〉师古曰:厉,疾飞也。又《正韵》厉鬼。《左传·昭七年》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又《正韵》鞶厉,带重也。《左传·桓二年》鞶厉斿缨。又姓。《广韵》汉有魏郡太守厉温。又《集韵》《正韵》□落盖切,音赖。《前汉·地理志》厉乡,故厉国也。〈注〉师古曰:厉,读曰赖。又《史记·范雎传》漆身为厉。〈注〉厉,音赖。言以漆涂身,而生疮为病癞。又《韵会》力孽切《正韵》良薛切,□音列。《韵会》严也。一曰囊垂饰。《诗·小雅》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起西音於促柱,歌江上之□厉。〈注〉□厉,歌声清越也。考证:(《易·乾卦》厉旡咎。)谨照原文旡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