佹得佹失

佹得佹失,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也指有得有失。

佹得佹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ī dé guǐ shī
成语注音
ㄍㄨㄟˇ ㄉㄜ ㄍㄨㄟˇ ㄕㄧ
成语简拼
GDG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得得得失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也指有得有失。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得失出于偶然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有得有失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慨然各以平贼自任,而乃百计仰攻,佹得佹失。▼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二

成语造句

(1)成语佹得佹失的结构和「至纤至悉」一样,都是ABAC形式。

(2)承志哥哥给贝僮和钧杰讲了“佹得佹失”的故事。

(3)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佹得佹失”几个大字。

(4)婧婧不会写成语“佹得佹失”的最后一个字。

(5)朗朗写不出成语“佹得佹失”,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6)肃州区果园中学的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佹得佹失”。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列子·力命》:『佹佹成者,俏成者也,初非成也。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

分字解释

得:dé 1、<动>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2、<动>贪求;贪得。《论语·季氏》:『戒之在得。』3、<名>心得;收获。《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4、<形>得意;满足。《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5、<动>领会;理解。《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6、<形>合适;恰当。《六国论》:『此言得之。』7、<动>实现;达到。《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动>能;能够。《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9、<副>应该;应当。《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0、<助>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1、<副>必须。《红楼梦》:『这件事还得你去才弄的明白。』[得非] 同『得无』,莫不是。[得无] 副词。(1)莫非;该不会。(2)能不;怎么能不。

失:shī 1、<动>丧失;失去。《班超告老归国》:『尚后竟失边和。』2、<动>迷失。《垓下之战》:『项王至阴陵,迷失道。』3、<动>错过;耽误。《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名>过错;过失。《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宥其失。』5、<动>忍不住;禁不住。杜甫《远游》:『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佹:《子集中·人字部》《广韵》过委切《集韵》《韵会》古委切,□音诡。重累也。一曰依也。又戾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察其菑蚤不龋注》菑爪不相佹。又欐佹,支柱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连卷欐佹,或作□。又《佹诗》荀卿以避谗入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谢荀卿,荀卿去之赵。春申君又使人请卿,卿不还,遗春申君佹诗。〈注〉□佹异激切之辞,详言天下不治之意。又《淮南子·齐俗训》争为佹辩,久积而不诀。又佹诸,人名。见《左传·僖九年》。又《集韵》《韵会》□俱为切,音嬀。几似貌。

得:《寅集下·彳字部》《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音德。《说文》行有所得也。《玉篇》获也。《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又赋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丧。《礼·曲礼》临财毋苟得。《左传·定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孟子》求则得之。又贪也。《论语》戒之在得。又《韵会》与人契合曰相得。《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犹特地也。《全唐诗话》贯休入蜀,以诗投王建曰:一瓶一鉢[音bō]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又叶都木切,音笃。《老子·道德经》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见头足,终日至夜,竟无所得。《集韵》或作□。

失:《丑集下·大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质切,音室。得之反。《说文》纵也。一曰错也,过也,遗也。《书·泰誓》时哉弗可失。《杜甫诗》虽乏谏诤资,恐君有遗失。又《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与□同。《庄子·应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马将失。《六书本义》与佚轶通。又《集韵》《韵会》式吏切《正韵》式至切,□音试。《应桢华·林园集诗》示武恐荒,过亦为失。凡厥羣后,无懈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