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瓜溜油

滚瓜溜油,形容背得非常熟练。

滚瓜溜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ǔn guā liū yóu
成语简拼
GGLY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滾瓜溜油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背得非常熟练。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滚瓜烂熟、滚瓜流水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昌平区沙河中学的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滚瓜溜油”。

(2)憨憨不会写成语“滚瓜溜油”的最后一个字。

(3)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滚瓜溜油”几个大字。

(4)美美写不出成语“滚瓜溜油”的拼音。

(5)霄鸿大哥哥给镶珏和憙逸讲了“滚瓜溜油”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做的有枝有叶,念的滚瓜溜油。』

分字解释

滚:gǔn(1)滚动;翻转:荷叶上滚着亮晶晶的水珠;那骡子就地打了个滚儿又站起来。(2)走开;离开(含斥责意)。如:滚开。(3)(液体)翻腾,特指受热沸腾:锅里水滚了。(4)缝纫方法,同『绲』。

瓜:guā(1)葫芦科植物,茎蔓生,叶子象手掌,花多是黄色,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如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等。(2)这种植物的果实。

溜:[liù] (1)<动>屋顶上的水往下流。《礼记·月令》:『其祀中溜。』[引] 往下滴流的水。枚乘《谏吴王书》:『泰山之溜穿石。』(2)<名>屋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使国士举巨囊于中溜。』(3)<名>屋檐下接水的沟槽。《左传·定公九年》:『先登,求自门出,死于溜下。』[引] 屋檐。左思《魏都赋》:『上累栋而重溜。』

油:yóu <名>动物的脂肪或由植物、矿物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物质。《梦溪笔谈》:『鄜延境内有石油。』[油络] 古代车上悬垂的丝绳。[油然] (1)自然而然地。(2)云气上升的样子。[油油] (1)形容江河水流动。(2)形容云朵飘动。(3)形容光润;茁壮。

滚:《巳集上·水字部》《集韵》古本切,音衮。大水流貌。或作混浑。又古困切,音腀。滚滚,水流貌。

瓜:《午集上·瓜字部》《唐韵》《正韵》古华切《集韵》《韵会》姑华切,□音騧。《说文》□也。象形。《诗·豳风》七月食瓜。《礼·曲礼》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又《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注〉王瓜,萆挈也。《前汉·食货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齐民要术》二月辰日宜种瓜。《广雅》龙蹄兽掌,羊骹兔头,桂支蜜筩,□蛌狸头,皆瓜属也。又木瓜。《诗·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传〉木瓜。楙木也。可食之木。《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又天瓜,栝楼别名。见《本草纲目》。又昆仑瓜,茄子别名。见《酉阳亲俎》。又匏瓜,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注〉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匏瓜明,则岁大熟也。又守瓜,虫名。《尔雅·释虫》蠸舆父,守瓜。〈注〉今瓜中黄甲小虫,喜食瓜叶。故曰守瓜也。又地名。《左传·宣十五年》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又《襄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注〉瓜州,地在今炖煌。《正字通》今镇江有瓜州,异地同名。又国名。《正字通》柯枝国别种曰木瓜。穴居,男女裸体,纫结草木叶蔽前后。见星槎胜览。又瓜田,复姓。《前汉·王莽传》有瓜田仪。又《韵补》叶攻乎切,音孤。《左传·哀十七年》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墟,緜緜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又叶古禾切,音戈。《道藏歌》仙童掇朱实,神女献玉瓜。浴身丹液池,濯发甘泉波。《集韵》俗作苽,非。考证:(《广雅》龙蹄兽掌,羊驳兔头,桂髓蜜筩,小青大班,皆瓜名也。)谨照原文驳改骹。髓改支。小青大班改□蛌狸头。瓜名改瓜属。

溜:《戌集中·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救切,音溜。《说文》屋水流也。从雨留声。《礼·玉藻》端行,颐溜如矢。〈注〉行既疾,身乃小折,而头直俯临前,颐如屋溜之垂也。《仪礼·乡饮酒礼》磬,阶间缩溜,北面□之。《礼·亲记》檖者降受爵,弁服於门内溜。《左思·吴都赋》玉堂对溜。〈注〉礼记注曰:堂前有承溜。又《礼·月令》其祀中溜。〈注〉中溜,犹中室也。土主中央,而神在室,古者复穴,是以名室为溜。〈疏〉土,五行之主,故其神在室之中央。中溜,所祭土神也。杜注:春秋,在家则祀中溜,在野则为社。又郊特牲云:家主中溜,而国主社。社神亦中溜神也。古者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溜之,后因名室为中溜。又《礼·祭法》中溜。〈注〉中溜,主堂室居处。又《韵会》与溜通。《前汉·枚乗[音chéng]传》泰山之溜穿石。又叶音留。《何晏·瑞颂》交交黄鸟,信我中溜。儵儵嘉苗,吐颖田畴。

油:《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正韵》于求切,□音由。水名。《说文》水出武陵孱陵,东南入江。《水经注》孱陵县有白石山,油水所出。又江夏平春县有油水。《水经注》油水,出平春县西南油溪。又膏也。《博物志》积油满万石,自然生火。又石油。《水经注》高孥洧水肥可然。《梦溪笔谈》鄜延出石油。《广舆记》石油出肃州南山。又猛火油。《昨梦录》猛火油,出高丽东数千里。日初出之时,因盛夏日力烘,石极热则出液,他物遇之,即为火,惟真琉璃器可贮之。又缇油,车饰。《后汉·刘□传》乗[音chéng]鲜车大马,赤屛泥。〈注〉赤屛泥,谓以缇油屛泥於轼前。又橘名。《韩彦直·橘录》油橘,皮似以油饰之,中坚而外黑。又油油,和谨貌。《礼·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又禾黍光悦貌。《束皙·补亡诗》厥草油油。又云盛貌。《孟子》天油然作云。又《广韵》《集韵》□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考证:(《礼·玉藻》三爵而油油以进。)谨照原文进改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