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困民穷

国困民穷,国家困难,百姓穷困。

国困民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ó kùn mín qióng
成语简拼
GKMQ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國困民窮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国家困难,百姓穷困。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相关成语

反义词

国富民强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三章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国困民穷”几个大字。

(2)放放写不出成语“国困民穷”,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

(3)杰旭哥哥给苏唯和小霞讲解了“国困民穷”的故事。

(4)路路不会写成语“国困民穷”的最后一个字。

(5)潞灌乡凤翔中学的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国困民穷”。

(6)去商丘古城的路上,钮祜禄大爷给韦韦和冲冲讲了『国困民穷』的故事。

(7)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见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三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分字解释

国:guó 1、<名>国家。《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2、<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3、<名>国都;京都。《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4、<名>地方;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困:kùn 1、<形>困窘;窘迫。《过秦论》:『而天下诸侯已困矣。』2、<动>使窘迫;使困窘。《冯婉贞》:『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3、<动>困扰;围困。《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又] <动>被围困。《垓下之战》:『然今卒困于此。』4、<形>贫困;贫穷。《信陵君窃符救赵》:『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又] <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穷,补不足。』5、<形>贫乏;短决。《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形>困倦;疲乏。《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困斗] 困兽犹斗,比喻最后挣扎。[困顿] 疲惫;艰难。[困蒙] (1)处于困境的蒙昧之人。(2)犹窘迫。

民:mín 1、<名>古指奴隶,泛指庶民百姓。《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2、<名>人。《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

穷:qióng 1、<形>走投无路,处境困窘。《〈指南录〉后序》:『穷饿无聊,追购双急。』2、<形>不得志;不显贵。《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动>穷尽;用尽。《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4、<动>走到尽头;寻究到底。《桃花源记》:『复前行,欲穷其林。』5、<形>贫困;贫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倒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穷汉,教我衣食从何处来?』《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又] <名>贫困的人。《赵威后问齐使》:『振困穷,外不足。』6、<副>彻底;到头。《察变》:『实则今兹所见,乃自不可穷诘之变动而来。』[辨] 贫,穷。先秦两汉时期,『穷』才指贫穷、贫乏、缺少衣食钱财。

国:《丑集上·囗字部》(古文)囗囶圀□□《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觥入声。《说文》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又《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礼·王制》五国以为属,十国以为连,二十国以为卒,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又《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又灭人之国曰胜国。《左传注》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也。又九州之外曰外国。亦曰绝国。《后汉·班超传》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又〉远处绝国。又两国相距曰敌国。《孟子》敌国不相征也。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李陵·答苏武书》闻子之归位,不过典属国。〈注〉典,掌也。即掌属国之事者。又城郭国,行国。《宋程大昌备北边对》汉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筑城为守者,行国不立城,以马上为国也。又姓。《姓苑》太公之后。齐有国氏,世为上卿,宋有国卿。又囯,《正字通》俗国字。囻,同国,民国期间俗字。

困:《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闷切,坤去声。《说文》故庐也。从木,在囗中。《徐锴曰》旧所居庐,故其木久而困獘也。《六书本义》木在囗中,木不得申也,借为穷困,病困之义。又卦名。《易·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又《序卦》升而不已则困。又《广韵》穷也,苦也。《书·大禹谟》不废困穷。《礼·中庸》事前定则不困。又《史记·范睢蔡泽传》二子不困阸,恶能激乎。又瘁也,倦极力乏也。《后汉·耿纯传》世祖至营,劳纯曰:昨夜困乎。又忧愁也。《书·盘庚》汝不忧朕心之攸困。又乱也。《论语》不为酒困。〈注〉言不为酒所困而及乱也。又不通也。《礼·中庸》或困而知之。《论语》困而学之,又其次也。〈注〉谓有所不通也。又《孟子》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注〉事势穷蹙,以至困於心,衡於虑,然后奋发而兴起也。又为人所阸亦曰困。《左传·宣十四年》困兽犹□,况国相乎。又叶苦昆切,音坤。《易林》阳不制阴,宜其家困。又叶苦卷切,款去声。《后汉·窦何传赞》上惽下蔽,人灵动怨,将纠邪慝,以合人愿。道之屈矣,代离凶困。

民:《辰集下·氏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弥邻切,音泯。《说文》衆[音zhòng]萌也。言萌而无识也。《易·师卦》君子以容民畜衆[音zhòng]。《书·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礼·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又四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又司民,星名。《周礼·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注〉司民,轩辕角也。《释文》轩辕十七星,如龙形,有两角,角有大民、小民。又官名。《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又民曹,汉官名。《后汉·百官志》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注〉《蔡质·汉旧仪》曰:典膳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又民部,今户部也。《文献通考》汉置尚书郞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至魏文帝,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吴有户部,晋有度支,皆主筭也。后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礼》之制,隋初有度支尚书,则幷[同并]后周民部之职。开皇二年,改度支为民部。永徽初,改民部为户部。又北方有比肩民,见《尔雅·释地》。南方有裸民,见《吕氏春秋》。又白民国,白身,背有角,乗[音chéng]之寿二千岁。羽民国,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国,其民皆生卵。毛民国,其民皆生毛。又有劳民、摇民、埙民、盈民、琶瘛Ⅱ饷裰罟跫山海经》。又鹤民国,人长三寸,日行千里,见《穷神秘苑》。又姓,见《姓苑》。又叶邻知切,音离。《夏禹襄陵操》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三过吾门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烦下民。又叶弥延切,音眠。《杨方·合欢诗》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六书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对君而言者,《书》民惟邦本。是也。有别於在位而言者,《诗》宜民宜人。注:人谓臣,民谓衆[音zhòng]庶。是也。有对幽而言者,《论语》务民之义,《左传》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是也。有对已而言者,《诗》民莫不谷,我独于罹。是也。有对农而言者,《汉·食货志》粟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是也。况四民兼士农工商,岂力田始称民乎。《六书略》之说穿凿,不可从。

穷:《午集下·穴字部》《韵会小补》说文本作浮4友ㄜp声。隷作穷。又《集韵》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从穴作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