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树蚍蜉

撼树蚍蜉,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撼树蚍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àn shù pí fú
成语注音
ㄏㄢˋ ㄕㄨˋ ㄆㄧˊ ㄈㄨˊ
成语简拼
HSPF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撼樹蚍蜉
成语英文
an ant trying to shake a tree-ridiculously overrating oneself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自不量力者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蚍蜉撼树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应变若机张,马策元驹,车抗螳螂,撼树蚍蜉,更分遣随营相向。▲清·洪楝园《后南柯·伐檀》

(2)金·元好问〈论诗〉诗三〇首之三〇:『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3)宋·刘克庄〈沁园春·畴昔遭逢〉词:『後身定作班扬,彼撼树蚍蜉不自量。』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撼树蚍蜉”几个大字。

(2)池奶奶给孙女讲了“撼树蚍蜉”的历史故事。

(3)冠冠不会写成语“撼树蚍蜉”的最后一个字。

(4)洛基中学的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撼树蚍蜉”。

(5)小瓜写不出成语“撼树蚍蜉”,导致语文测试只得了97分。

(6)去往兴宁市宁塘中学的巴士上,子冉大哥哥给薇静和博妍讲解了『撼树蚍蜉』的典故。

(7)应变若机张,马策元驹,车抗螳螂,撼树蚍蜉,更分遣随营相向。见清·洪楝园《后南柯·伐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分字解释

蚍蜉

蚍蜉:大蚂蚁。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撼:hàn 1、<动>摇动。《宋史·岳飞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引] 用语言打动人。《宋史·徐勣传》:『微言撼之。』

树:shù 1、<动>栽种;种植。《齐桓晋文之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动>建立;竖立。《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3、<名>树木。《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4、<量>棵;株。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树艺] 种植。

蚍:pí 见『蚍蜉』。[蚍蜉] 大蚂蚁。韩愈《调张籍》:『蚍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蜉:fú 见『蜉蝣』。[蜉蝣] 一种昆虫,生存期极短。郭璞《游仙》:『借问蜉辈,宁知龟鹤年?』[引] 比喻短暂的人生。苏轼《赤壁赋》:『寄蜉于天地。』

撼:《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胡感切《集韵》《韵会》《正韵》户感切,□含上声。与□同。摇也。《宋史·苏辙传》元丰旧党,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韩愈诗》蚍蜉撼大树。又《韵会》动也。通作感。与诗无感我帨之感同。

树:《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常句切《集韵》《韵会》《正韵》殊遇切,□殊去声。《说文》生植之总名。《左传·昭二年》季氏有嘉树,宣子誉之。《礼·祭义》树木以时伐焉。《淮南子·原道训》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又《尔雅·释宫》屛谓之树。《论语》邦君树塞门。又《扬子·方言》牀谓之杠。北燕、朝鲜间谓之树。又兽名。《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则皮树中。〈注〉皮树,兽名。谓皮作树形以射之。又姓也。《后魏·官氏志》树洛于氏。后改为树氏。又《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臣庾切,音竖。扶树也。《徐锴曰》树之言竖也。种树曰树。《易·系辞》古之葬者,不封不树。《诗·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人,心焉数之。又立也。《书·说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泰誓》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诸侯之适子,天子命为之嗣者,曰树子。《谷梁传·僖九年》无易树子。俗作□,非。考证:(《仪礼·乡射礼》君国中射皮树。)谨照原文皮上增则字。树下增中字。

蚍:《申集中·虫字部》《唐韵》房脂切《韵会》频脂切,□音毗。《玉篇》蚍蜉,大蚁。详蚁字注。又《集韵》普弭切,音芘。草名。似葵,紫色。《尔雅·释草》荍,蚍衃。或作芘。又必至切,音畀。义同。《说文》或作□。

蜉:《申集中·虫字部》《唐韵》缚谋切《集韵》《韵会》房尤切《正韵》房鸠切,□音浮。《说文》作□,蚍□也。今作蜉。《尔雅·释虫》蚍蜉,大螘。〈疏〉螘大者别名蚍蜉。《韩愈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又《韵会》引《汉书》注:蚍□,蜉蝣,渠略也。《诗·曹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尔雅·释虫》蜉蝣,渠略。〈注〉似蛣蜣,身狭则长,有角,黄黑色,聚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陆玑曰: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噉之,美如蝉也。樊光谓之粪中蝎虫。《扬子·方言》蜉□,秦、晋之间谓之渠略。考证:(《尔雅·释虫》蚍蜉,大蚁。〈疏〉蚁大者别名蚍蜉。)谨照原文两蚁字□改螘。(令人烧炙噉之)谨照陆玑疏原文令人改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