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浊言清

行浊言清,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行浊言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íng zhuó yán qīng
成语简拼
XZYQ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行濁言清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口蜜腹剑

反义词

言行一致

成语接龙

1、行浊言清→清尘浊水→水到鱼行→行家里手→手不释书→书生之见→见哭兴悲→悲歌慷慨→慨当以慷→慷慨仗义→义重恩深→深信不疑→疑事无功→功高震主→主敬存诚→诚惶诚恐→恐遭物议→议论英发→发政施仁→仁言利博→博学洽闻→闻风丧胆→胆大妄为→为丛驱雀→雀马鱼龙

2、行浊言清→清尘浊水→水过鸭背→背井离乡→乡书难寄→寄雁传书→书空咄咄→咄咄逼人→人急计生→生炒热卖→卖富差贫→贫贱之交→交臂失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烂海枯→枯枿朽株→株连蔓引→引绳棋布→布衣粝食→食藿悬鹑→鹑居鷇饮→饮河满腹→腹热肠荒→荒时暴月

3、行浊言清→清尘浊水→水火无交→交头互耳→耳听心受→受宠若惊→惊魂失魄→魄荡魂摇→摇尾求食→食生不化→化腐成奇→奇想天开→开国承家→家给民足→足茧手胝→胝肩茧足→足衣足食→食甘寝宁→宁死不屈→屈艳班香→香车宝马→马首是瞻→瞻情顾意→意气飞扬→扬扬得意

4、行浊言清→清词丽句→句栉字比→比屋而封→封豕长蛇→蛇毛马角→角巾东路→路柳墙花→花朝月夜→夜以继日→日中则移→移的就箭→箭拔弩张→张灯结彩→彩凤随鸦→鸦鹊无声→声价倍增→增收节支→支支吾吾→吾谁与归→归马放牛→牛溲马勃→勃然变色→色色俱全→全受全归

5、行浊言清→清辞丽句→句比字栉→栉风酾雨→雨愁烟恨→恨海难填→填坑满谷→谷马砺兵→兵多者败→败绩失据→据为己有→有口无行→行间字里→里出外进→进退惟咎→咎由自取→取诸宫中→中馈乏人→人命危浅→浅斟低唱→唱筹量沙→沙里淘金→金玉良缘→缘鹄饰玉→玉食锦衣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杜牧之难折证,掉僧孺不志诚,都一般行浊言清。▲元·乔孟符《扬州梦》第四折

成语造句

(1)安琦大哥哥给依灵和家万讲解了“行浊言清”的典故。

(2)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行浊言清”几个大字。

(3)朴席中学的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行浊言清”。

(4)小奔写不出成语“行浊言清”,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

(5)小磊不会写成语“行浊言清”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李虚中《命书》卷中:『言轻行浊,执不通变。』

分字解释

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浊:zhuó 1、<形>水浑浊。《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2、<形>浑浊。《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3、<形>混乱。《涉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4、<形>污浊的;坏的。《窦娥冤》:『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5、<形>低践的;愚昧的。《诫兄子严敦书》:『(杜季良)清浊无所失。』6、<形>声音低沉粗重。《晋书·谢安传》:『有鼻疾,故其音浊。』[浊富] 不义而富。[浊流] (1)浑浊的不干净的水流。(2)品格卑污的人。[浊世] 混乱的时世。

言:yán 1、<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2、<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4、<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5、<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7、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瑞] 守信之言。[言重] 出言慎重。

清:qīng 1、<形>清澈;清亮。《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2、<形>清洁;清净。《班超告老归国》:『水清无大鱼。』3、<形>清白;纯洁。《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4、<形>清廉;廉洁。《训俭示康》:『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5、<形>清爽;清凉。《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形>清明;清平。《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7、<动>清除;肃清。《谭嗣同》:『清君侧,肃宫廷。』8、<形>凄清;冷清。《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

浊:《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角切,音濯。水名。《说文》水出齐郡属嬀山。又《括地志》浊水,源出蒲州解县东北平地。又《水经注》浊水,上承云阳县东大黑泉。又《水经注》南昌有浊水。又水不清也。《诗·邶风》泾以渭浊。又星名。《尔雅·释天》浊谓之毕。《史记·律书》浊者,触也。又姓。《史记·货殖传》浊氏连骑。又《集韵》竹角切,音斲。人名。《史记·孔子世家》主於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又《韵补》叶昌六切,音逐。《前汉·颍川歌》颍水浊,灌氏族。

言:《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平声。《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纠万民,七曰造言之□。〈注〉伪言惑衆[音zhòng]也。《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又一句为一言。《左传·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又一字为一言。《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又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又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又《尔雅·释诂》言,我也。《诗·周南》言告师氏。〈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又《博雅》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又《广雅》从也。又《释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诗·大雅》崇墉言言。〈注〉高大也。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韵会》或作□。又官名。《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唐书·高祖纪》攺纳言为侍中。又帻名。《后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地名。《诗·国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传〉适卫所经之地也。又山名。《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又《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县名。《宋史·刘翊传》有言州。《魏书·地形志》有万言县。又人言,砒石别名。《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又姓。《潜夫论》桓叔之后有言氏,韩后姬姓也。又复姓。《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韵》夷然切,音延。义同。又《集韵》牛堰切,音□。讼也。又《集韵》《正韵》□鱼巾切,音银。和敬貌。《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集韵》亦作欣。又叶真韵。《韩愈·孔戣墓铭》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之与伦。又叶五刚切,音昂。《诗·商颂》鬷假无言。叶上羹平,下争强。羹音郞,平音旁,争音章。又叶五奸切,音颜。《古诗》四座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鱼战切,音彦。《杨修·节游赋》回旋详观,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载笑载言。《说文》本作□。从口,□声。□,辠也,犯法也。《释名》言之为□也,寓戒也。郑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证:(《论语》食不言。)谨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礼·春官》〈注〉言问其不知法度者。)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

清:《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七情切《集韵》《韵会》亲盈切,□音圊。《说文》朖也。澂水之貌。《释名》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诗·郑风》浏其清矣。又静也,澄也,洁也。《书·舜典》直哉惟清。又水治曰清。《诗·小雅》泉流既清。又视清明也。《诗·鄘风》子之清扬。〈注〉视清明曰清。又《齐风》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传〉目上为名,目下为清。又酒名。《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注〉清谓醴之泲者。又凡饮皆曰清。《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又水名。《山海经》太时之山,清水出焉。《水经》清水,出河南修武县北黑山。又江名。《广舆记》清江,在临江府城南。又河名。《水经注》白沟水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又邑名。《春秋·隐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注〉清,卫邑。《诗·郑风》清人在彭。《正义》清,郑邑。又姓。宋有进士清贤。又《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疾正切,音净。与瀞同。又《集韵》《韵会》《正韵》□七正切,音婧。与凊同。寒也。又《韵补》叶于羊切,音瑲。《张籍诗》籍时官休罢,两月同游翔。黄子陂岸曲,池旷气色清。考证:(《齐风》美目清矣。)谨照原文矣改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