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1865~1898)

图

中国近代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的政治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等。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早年攻读今文经学,崇尚王夫之龚自珍、 魏源等的为人和思想。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后,他愤于中国的积弱不振,“翻然改图”,放弃科举仕途,向西方寻求救国的方策。1895年,他在家乡组织算学社,决心维新救国。1897年著成《仁学》,并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办时务学堂。1898年创办南学会和《湘报》,大力传播变法维新思想。百日维新时,他被荐任四品军机章京,积极参与新政。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入狱,1898年9月28日英勇就义,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主要著作有《治言》、《仁学》、《短书》,被收进《谭嗣同全集》。

主要政治思想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要点有:

(1)仁学世界观。他继承王夫之“道不离器”的观点,认为“器变道亦变”。在这种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他重新解释了中国古代“仁”的观念,把它改造成为认识世界的仁学世界观。他认为,“仁为天地万物之源”,仁的基本要义就是“通”和“流”。通就是事物之间平等的联系和统一,流表示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通之义有四”:“中外通”、“上下通”、“人我通”、“男女内外通”,概括了物质世界的统一和人类社会的联系。由仁及通及流的公式,抽象地表达了客观世界处在相互联系和不断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总规律。他的仁学世界观为变法维新提供了政治哲学依据。

② 爱国主义思想。

谭嗣同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他忧心忡忡地写到:“时局之危,有危于此时者乎”(《壮飞楼治事十篇·湘粤》),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呼号。他明确表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主张变法维新,以自强御海;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以同帝国主义进行“商战”即打贸易战,保护国内市场,维护民族利益。

(3)变法革新主张。谭嗣同原则上赞同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政治纲领,主张以“君民共主”代替封建专制制度。他也赞成设议院,并在湖南进行了以学会议政的试验。具体改革主张有:以新学代替科举,培养创业、守成人才;改革官制以减少层次;改订税厘制度,开展对外贸易,限制进口,发展大机器生产;禁止鸦片,巩固和加强国防等。

(4)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在戊戌变法时期,谭嗣同喊出了“冲决一切网罗”的反封建口号。他认为自秦汉以来到清朝,封建君主专制“黑暗否塞”,是万恶之源,封建君主都是独夫民贼。因此,“要废君权,昌民权”,“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甚至人们可以效法法国大革命。他还从理论上论证了“民本君末”,君主本来是应为民办事的需要而由民共举的,如果不为民办事反而压迫人民,则“必可共废”。至于纲常名教,“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轭民,父以名压子,夫以名困妻”(《谭嗣同全集》第14页),造成了无数“惨祸烈毒”,必须废除,代之以平等的朋友关系。他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反清革命倾向。

影响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以其激烈的反封建色彩而著称,在当时发挥了号角的作用。他的思想和他的壮烈牺牲,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影响很大,他们中许多人都把谭嗣同看作是自己的前驱和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