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沆瀣一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成语注音
ㄏㄤˋ ㄒㄧㄝ ˋ ㄧ ㄑㄧˋ
成语正音
沆,不能读作『kēnɡ』或『kànɡ』。
成语简拼
HXYQ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沆瀣一氣
成语辨形
沆,不能写作『沉』;气,不能写作『起』。
成语英文
act evilly in collusion with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成语释义

沆瀣,夜间的水气。『沆瀣一气』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後亦用『沆瀣一气』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臭味相投』

成语用法

一、1、[义]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褒义。[类]用在『心灵契合』的表述上。[例](1)你是英雄,他是好汉,沆瀣一气,令人佩服。(2)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气。2、[义]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贬义。[类]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例](1)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2)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之。(3)父子两人是先後任的县官,却沆瀣一气地搜刮民财,贪赃枉法。(4)这件弊案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这两人沆瀣一气,暗中勾结,挪用了公款。(5)这三个沆瀣一气的贪官,不知污了多少民脂民膏,人们一提起他们来就咬牙切齿。二、作谓语、宾语;指坏人聚在一块。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沆瀣一襟、沆瀣一脉、气味相投、臭味相投、通同一气、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与世浮沉、随波逐流、串通一气、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狐群狗党、一丘之貉、狐朋狗友、同气相求、朋比为奸、猫鼠同眠

反义词

格格不入、圆凿方枘、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精诚团结

关联成语

沆瀣一襟、沆瀣一脉

成语接龙

沆瀣一气→气谊相投→投桃报李→李代桃僵→僵李代桃→桃园三义→义愤填胸→胸无宿物→物稀为贵→贵人善忘→忘恩背义→义正辞约→约法三章→章台杨柳→柳夭桃艳→艳如桃李→李广不侯→侯服玉食→食辨劳薪→薪桂米珠→珠翠之珍→珍禽奇兽→兽聚鸟散→散言碎语→语重心沉→沉吟不决→决命争首→首身分离→离鸾别鹄→鹄峙鸾翔→翔鸾舞凤→凤仪兽舞→舞裙歌扇→扇枕温席→席卷而逃→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白斗酒→酒后失言→言归于好→好逸恶劳→劳筋苦骨→骨鲠之臣→臣心如水→水米无干→干脆利索→索隐行怪→怪声怪气→气吞湖海→海涸石烂→烂额焦头→头高头低→低声哑气→气冲霄汉→汉官威仪→仪表不凡→凡夫肉眼→眼光如豆→豆蔻年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名富贵→贵不召骄→骄佚奢淫→淫朋密友→友风子雨→雨泣云愁→愁眉蹙额→额手称庆→庆吊不行→行不逾方→方骖[音cān]并路→路絶人稀→稀世之宝→宝刀未老→老罴当道→道尽途穷→穷年尽气→气忍声吞→吞云吐雾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二·月仙小传》:『(庄奇鹏)流离之中,惟以杜子美、李义山两集相随,故发为歌吟,抑塞磊落,感慨苍凉,与草堂翁沆瀣一气。』

(2)《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货志三》:『运军运弁沆瀣一气,州县惟恐误兑,势不得不浮收勒折以供其求。』

(3)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源)

(4)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5)这件弊案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这两人沆瀣一气,暗中勾结,挪用了公款。

(6)父子两人是先後任的县官,却沆瀣一气地搜刮民财,贪赃枉法。

(7)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之。

(8)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气。

(9)你是英雄,他是好汉,沆瀣一气,令人佩服。

(10)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

成语造句

(1)不过也有人认为,政府与这种丑恶沆瀣一气。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沆瀣一气”几个大字。

(3)但该案已经暴露出中国当前涉黑犯罪根深蒂固的现状,也暴露出腐败官员已经同犯罪分子沆瀣一气的问题。

(4)但是第三世界的独裁者们(以及沆瀣一气的所谓知识分子)辩称这类方案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5)但在国内政策上,他既不直爽也没创新,相反,他不知耻地与右翼空想家沆瀣一气。

(6)该地区被与毒贩沆瀣一气的游击队控制着。

(7)灏灏不会写成语“沆瀣一气”的最后一个字。

(8)金口中学的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沆瀣一气”。

(9)据说,麦凯恩是直爽的喜欢独树一帜的人。但在国内政策上,他既不直爽也没创新,相反,他不知耻地与右翼空想家沆瀣一气。

(10)璐璐写不出成语“沆瀣一气”,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11)美国人骂阿富汗监狱的官员是一群废物,他们腐败无能,而且与塔利班沆瀣一气。

(12)你同毒药、争战和疾病沆瀣一气。

(13)其改革因循守旧,片面追求财政收入,与引岸专商沆瀣一气,致使食盐运销制度的改革陷入停滞状态。

(14)请让我把这解释清楚:我不是说米特罗纳是个被牛肉大亨买通而与其沆瀣一气的科学家。

(15)商会认为所有这些民间组织在主要工会的暗中支持下沆瀣一气。

(16)谭奶奶给两个外甥女介绍了“沆瀣一气”的成语典故。

(17)通过与政客沆瀣一气,他就能够通过商谈而获得他在在市场上永远无法得到的垄断地位。

(18)新美国基金会军事专家彼得?伯尔根(PeterBergen)表示在塔利班根据地发现这些护照的事实证明这两个组织早已经沆瀣一气了。

(19)这些报告最令人恐慌的地方是巴基斯坦军方情报机构和塔利班沆瀣一气。

(20)这一事实和成瘾症的可怕威力沆瀣一气,令我们每年都失去一些——应该说很多——宝贵的生命。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成语典源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杜审权,大中十二年知举,放卢处权。有戏之曰:『座主审权门生处权,可谓权不失权。』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注](1)乾符二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西元875年。(2)崔沆:?~西元881,唐博州人,字内融。崔铉子。累迁中书舍人。僖宗时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黄巢军陷京师,匿张直方弟,被杀。沆,音ㄏㄤˋ。(3)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详。瀣,音ㄒㄧㄝˋ。

成语故事

唐僖宗时,主考官崔沆录取一个成绩平平、长相也不出众的崔瀣,并分配他一个很好的官职。崔瀣得意洋洋去上任,显出一幅不可一世的样子。人们纷纷猜测他与崔沆的关系,有人还嘲笑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成语典故

唐僖宗乾符二年时,派崔沆去当主考官。放榜後,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被录取了。当时,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两个人的单名『沆』、『瀣』两个字连起来,正好是指夜间的露气的意思。於是当时人就议论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说:这位主考官和他的门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间由水气凝集而成的露气呀!後来『沆瀣一气』用来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本是正面义;也转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变成负面义。

分字解释

沆瀣

沆瀣:夜间的水气。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兮餐朝露。』

一气

一气:(1)(一气儿)不间断地(做某件事);一气呵成;一气儿跑了五里地。(2)声气相通;同一伙(多含贬义)。如:串通一气;他们通同一气。(3)一阵(多含贬义)。如:瞎闹一气。

沆:hàng 见『沆漭』、『沆瀣』。[沆漭] 广阔无边的样子。柳宗元《行路难》:『披霄决汉出沆。』[沆瀣] 夜间的水气。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兮餐朝露。』

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气:qì 1、<名>云气;空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成五采。』《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2、<名>气候;天气。《采草药》:『此地气之不同也。』3、<名>景象;景色。《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名>气息;呼吸。《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名>气味。《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6、<名>中医指责的元气。《柳毅传》:『闻子之说,气血俱动。』7、<名>气势;气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又] 使气;任性;使性子。《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8、<名>气节;志气。《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沆:《巳集上·水字部》《唐韵》胡朗切《集韵》户朗切《韵会》合朗切,□音肮。《说文》莽沆,大水也。一曰大泽貌。《博物志》停水东方曰都,一名沆。《张衡·西京赋》沧池漭沆。又沆茫,水草广大貌。《扬雄·羽猎赋》鸿蒙沆茫。又沆瀁,水深广貌。《木华·海赋》浺融沆瀁。又沆瀣,露气也。详瀣字注。又《广韵》胡郞切《集韵》寒刚切《正韵》下郞切,□音航。水流貌。一曰渡也。又《集韵》举朗切,音□。义与莽沆同。又《正韵》口浪切,音亢。《前汉·郊祀歌》西颢沆砀。〈注〉白气也。沆或读若抗。

瀣:《巳集上·水字部》《唐韵》胡介切《集韵》《韵会》《正韵》下介切,□音械。沆瀣,海气。一曰露气。一曰北方夜半之气。《东方朔·七谏》含沆瀣以长生。又《集韵》胡对切,音溃。义同。又《广韵》胡代切《集韵》《韵会》户代切,□音□。义同。一曰水貌。或作漑。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气:《辰集下·气字部》《唐韵》去既切《集韵》丘既切,□音炁。《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气、炁。又与人物也。今作乞。又《玉篇》去乙切《广韵》去讫切《集韵》《类篇》欺讫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气,小篆本作气。气为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为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后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又《六书正伪》气,俗用气,乃禀气之气。云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而气、气字义实同,分属则泥矣,《正伪》之说非是。(气)(古文)□《唐韵》去既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既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又天气曰元气。《后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又阴阳曰二气。《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阳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阳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又六气。《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乗[音chéng]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地黄为六气。《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同并]天□地黄之气为六气。又年有二十四气。《内经》五日谓之□,三□谓之气。《书·正义》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又历家有□气法。《司马彪·续汉书》□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正而□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又道家有食气法。《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又以鼻触物亦曰气。《礼·少仪》执食饮者勿气。〈疏〉执尊长饮食,不鼻臭之也。又《唐韵》《集韵》□许既切。与饩、□□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音zhòng]疾之日歇。